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 of curriculum reform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73980
  • 作      者:
    郝德永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郝德永,男,1964年生,辽宁北镇人。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项。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展开
内容介绍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心与主体,是课程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启动与实施课程改革,重要的不是“改不改”的立场问题,而是“怎样改”的路线问题。在课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缺乏改革,但更多的改革却因“非左即右”的改革道路而陷入困境。本书以对课程改革方法论的检视与重建为主要内容,立足于“二重性”原理,揭示、批判二元论立场所造成的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定位、逻辑、方式的错位现象及课程改革实践的失败境遇,在此基础上为课程改革确定一条超过左右对立的简单化思维,遵循“既是……又是……”的结构化原则的第三条道路。
展开
目录
引论 课程改革逻辑与方法的世纪审判及转换
第一章 变革的力量:改变课程改变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缘起与动因
(一)社会需求的时代性与课程功效的滞后性
(二)教育性资源的丰富性与课程空间的有限性
(三)教育期待的多元性与课程旨趣的单向性
二、课程改革的要义与意义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与象征
(二)课程改革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的手段与保障
(三)课程改革是教育范式恰切性状态实现的前提与途径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与“代际”突变
(一)政治理性主义课程范式
(二)宗教神道主义课程范式
(三)人文主义课程范式
(四)科学主义课程范式
四、课程重建运动:当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战后英国课程改革
(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
(三)战后日本课程改革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的长征之旅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反思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三章 本质主义: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失范
第四章 变革的陷阱: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检视
第五章 立场的转换:课程改革认识论基础的重建
第六章 突破二元对立:哲学社会学方法论新视野
第七章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结论 课程改革研究的新视点与新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