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描述性研究方面。
钱玉莲(2007)利用自己建构的中文听力学习策略量表,调查中高级韩国留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她发现韩国学生在听力学习观念上持形式重要观念比持意义重要观念的学生多,听力管理策略的差异不太大,比较注意选材策略的使用,不是特别重视监控策略的使用。不同年级韩国学生在意义重要观念和积极输入策略上差异显著。对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在听力观念、听力管理策略和听力学习策略上的检验结果显示,形式重要观念的差异显著,听力管理策略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在学习策略上,只有积极输入策略和跳跃障碍策略上差异显著。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的统计结果显示,意义重要观念与学生成绩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听力学习策略方面,语音策略、积极输入策略、听大意策略与学生成绩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可以说,韩国学生听力学习策略和听力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听力学习策略用得越多的学生,其成绩越好。但尽管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使用了许多策略,但一些策略由于受其语言水平的限制,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听力学习策略变化不大,这可能是导致听力水平到了中高级阶段发展迟缓的原因。从其他策略和听力方式可见,学生尚不能正确使用某些听力学习策略,特别是管理策略的使用还处在无意识状态。
此外,周磊(2004)、林琳琳(2008)也采用问卷调查及统计的方法,对外国留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第二,介入性研究方面。
袁玲玲(2005)主要探讨了汉语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对初、中级留学生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策略训练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效果要好于低级听力技能策略训练的效果;训练方法对策略训练的影响也很显著,融合式显性训练的方法好于融合式隐性训练的方法;被试汉语水平的影响也较显著,初级水平被试使用策略的频率更高,并且更倾向于使用低级听力技能策略;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被试水平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策略训练的结果。王婷婷(2010)认为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听力学习策略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中,中等水平学生的提高大于高水平学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