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6837
  • 作      者:
    文春英,顾远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文春英,中国传媒太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史、说服传播、城市形象传播等。
  
  顾远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专业博士(在读),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广告专业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理论与广告史,以及大众媒体相关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亚洲国家与地区传媒研究丛书: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研究》将大众传媒置于宏观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中国不断变革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并从新闻指导思想、传媒管理体系与行业规制等宏观视域探索传媒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规律,以期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变化和当代中国大众媒体的整体状况。
展开
精彩书摘
  著作权的内容是指权利人依法所具有的人身和财产方面的利益。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人身权有四项: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除发表权外,其他三项权利受保护期是无限制的。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指著作权的主体通过利用作品而获得财产收益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五款至第十六款规定了著作权人的12项具体权利。这12项权利分别是: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对于法定许可,《著作权法》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法定许可使用,又称“非自愿许可作用”,是使用人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可以不经作者同意而使用作品,但使用人必须向作者支付报酬的制度。《著作权法》分别对以下五种法定许可情形作了相应的规定,它们分别是:报刊相互转载法定许可、营业性演出法定许可、录音录像制作者法定许可、播放录音制品节目法定许可和编写教科书法定许可。
  著作权具有一定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使用权的有效期限,即作品从取得著作权到著作权终止的时间。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保护期分为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个人的作品、合作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均截止于作者死亡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指的是最后死亡的作者;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出版者权就是出版社作为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依据与作者签订的出版合同,享有对作品专有出版的权利;自身在出版过程中对作品进行编排、装帧、装潢形成的版式的权利;以及基于出版作品质量保证或版面容量的需要,对作品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删减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获得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不等于获得了作品的版权即著作权。获得专有出版权仅是获得对作品排他性的使用权,若有第三方使用,必须征得专有使用者和作者双方的同意,并且给作者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报社、期刊社对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即不改变作品内容的前提下,基于刊载需要,可以自主修改、删节。但对于图书出版者而言,做任何修改,都要经过作者的许可。同时,法律规定的行为界限是不得改变作品的内容。否则,可能会侵犯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
  2.表演者的权利
  表演者权是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等通过表演作品获得的权利。这里要与表演权相区别,表演权是著作权人对其作品进行利用的一种方式,是指著作权中的一项权利。在我国,表演者并不仅仅是指直接利用自己的人身进行表演的自然人,还包括一定的演出组织,即单位表演者。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表演者享有以下权利:表明表演者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许可他人现场直播或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录像,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表演有无营利目的,只要是公开的,都属于著作权法所指的表演。如果表演的作品是表演者自己创作的话,那么,他就既享有表演者的权益,又享有著作权人的权益。
  ……
展开
目录
总序:加强亚洲传媒研究  促进亚洲交流合作
前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新闻指导思想
第一节 新闻指导思想的恢复与探索(1978~199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的新闻指导思想(1992~2002)
第三节 新执政理念下的新闻指导思想(2002年至今)

第二章 大众传媒管理体系与规制
第一节 大众传媒管理体系
第二节 大众传媒法规体系
第三节 大众传媒相关规制
第四节 传媒行业自律
第五节 互联网规制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节 传媒产业化经营起步期(1978~1992)
第二节 传媒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期(1992~2002)
第三节 传媒产业化经营深入调整期(2002年至今)

第四章 大众媒体发展现状
第一节 报纸
第二节 期刊
第三节 广播
第四节 电视
第五节 电影
第六节 互联网与其他新媒体
第七节 通讯社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
第一节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格局演变
第二节 中国的媒介融合

第六章 中国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措施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