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融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30149
  • 作      者:
    张中载,吴子桐主编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中载,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编委,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美国国际名人传记院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北外公共外文文化论丛(第2辑):中西融汇》收录了北外学者发表在《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专刊》等学术和大众媒体的文章,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艺术、文学等各个领域。《北外公共外文文化论丛(第2辑):中西融汇》分为辨章学术、书人书事、逝水年华和他处生活等四章。全书以“中西融汇、文明共通”为主题,记录了北外七十周年华诞以来北外学者“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足迹。这是北外学者对中西融汇的思考,也是对公共外交理念身体力行的诠释。
展开
精彩书摘
  五
  这样看来,我们有理由担心普通话的强势发展会危及方言的存在。对于一个物种或一种语言,个体数量众多固然是有利条件,丰富的内部差别、多样的个体变异也是有利于生存繁衍的重要因素。这跟我们平常对物种和语言的期待正相反。生活中我们喜欢纯粹、划一、规范的东西,譬如宠物狗最好是纯种的,发音吐字最好是标准的。然而,达尔文警告我们:“不曾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异和改进的任何类型,大概都易于绝灭”;“经过改进的新类型,是‘变异’和‘最适者生存’的产物。”假如所有的中国人都只会说普通话,都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汉语的前途就很可忧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种语言对内需要维持足够的方言变体,对外则需要与其他语言接触,借此获取异族语言的成分,改进自身以适应时势和环境。只有不惧变异与混合、善于演进及适应的物种和语言,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同属印欧语系,俄语、德语至今仍保持繁复的屈折形变,而英语已抛弃大部分屈折形式。英语词汇的混杂程度极高,真正属于本族语源的词只占其词汇总量的小部分,有英国学者因此称英语为“混成语”,能迅速演进以满足文化、交际的新需求。而“混成”(hybrid)这个词,生物学家本用它指杂交。此外,过去教育界追求标准英语、伦敦音,现在对何谓规范标准的英语,则倾向于作多元的理解:不但美、澳、加可与英国同席而坐,都是正宗的英语母国,而且,印度、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使用的地区,可以确立自己的发音标准和语用规范,不必处处唯英美用法为是。于是便有了新概念——世界诸英语(world Englishes),这意味着英美诸国的英语也只是当今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的变体,其他地区的英语享有同等的规范权和发展权。退一步方能进十步,这种谦逊的态度实为一种聪明的策略,也是一种顺应自然选择的思维。丰富多样的变体变异,有利于英语在世界各地传播渗透。
  那么汉语呢?汉语现在还不是世界语言,但它有走向世界的渴望。一种语言能否成为世界语言,受制于诸多历史条件和客观因素,并非操持者的意愿所能左右,也非学术机构所能导控,更非国家规划所能裁夺。但如果说,在一种语言成长为世界语言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尚能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我以为首要的一点就是态度。无论对内对外,一种世界语言都应当有宽容的精神:对自身内部的差异要宽容,不拒方言、不斥俚俗,不自命科学正确,不借法令强立规范;对外来语词宜宽容,不怕混杂、不畏浸染,摈弃保护主义心态,不以语言纯净而自得自喜;对大陆以外的各种差异也应宽容,认可各种区域变体(如港澳普通话、台湾普通话),而不必一味求同。
  没有哪项举措,比顺应语言的自然选择更为要紧。英语抛弃屈折形变,使词性趋活、形式趋简,是一种自然选择。日语吸收汉字,借用大量外来词,比任何语言都更能容忍混杂,也是一种自然选择。汉语保留方块字,显得很顽固,实则近代创制拼音,现代推广改进,也是在求变,同样属于自然选择,尽管看起来像有人工干预。达尔文指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有任何必然发展的法则存在。……变异性只有在复杂的生活斗争中有利于各个个体的时候,才能被自然选择所利用。”
  ……
展开
目录
辨章学术
从中国印看中华文化“走出去”
东方与西方:两种龙形象,两种文化
美国:营利交与市场政府扶持公益
语言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
洪堡与汉语
从《中国文学精论》聊起——一个暑日下午的中西语文谈
再现:历史与记忆——电影中的历史书写与呈现(上)
再现:历史与记忆——电影中的历史书写与呈现(下)
童话、男性神话与女性主义
顾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三题
超越大国争霸:对和平崛起的文化阐释
沉默是金——从影片《艺术家》谈好莱坞电影叙事
已遗忘的神交知己——伊斯坦布尔一日
阅读城市空间——曼哈顿景观与文化身份
美国东方学会及其汉学研究
周作人与《圣经》
胡适与葛思德图书馆
最早去美国的中国人
“文明的冲突”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挑战
再谈对外文化沟通中的“求同存异”

书人书事
独向遗篇吊拜伦
“去远行,去远行,在意义的天际”
金斯堡、《嚎叫》与抗议文化
一双冷眼阅南华——乔冠华有关庄子的博士论文
易社强和《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英译本
华兹生的《庄子》英译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读《在彼处:大使演讲录》有感
娱乐化的时代,诗安在?
周恩来公共外交艺术

逝水年华
联合国与新中国大学的首次合作
永远保持~颗中国的灵魂——悲怀追思女作家韩素音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
乔姆斯基的抉择
比丘林——俄罗斯汉学的一座高峰
东方的希望——泰戈尔访华与新时代预言
半生识曲听其真——从书信看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半个世纪的交往(上)
半生识曲听其真——从书信看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半个世纪的交往(下)
豪华落尽见真淳——为中国着迷的傅吾康
从教化到对话——写在卫三畏诞辰200周年之际
圣日尔曼大街上的狄仁兄
只求立世治学,无意升官发财——怀念赵宝煦先生

他处生活
中国茶馆,英国酒吧
土耳其浴室的鸳鸯茶
北国两京
莫须有女士坐飞机以后
干寻铁锁沉江底
闲坐说玄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