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青年学生发展取向的建构
如果说成人是在对经验的反思中重构生活的话,那么青年学生则更多的是在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展望中建构生活。建构,指向未然,内含开拓、创造的意义。青年学生进行发展取向的过程,是其价值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明晰、整体发展建构的过程,既是其调控与建构自我的过程,也是其参与社会、影响与建构社会的过程。
1.当代青年学生发展取向的自我建构
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自己的生命历程,人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人毕竟是“万物之灵”,是具有自我意识、自觉能动性的高贵于动物的存在。人在其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当中,不仅把外在客体作为自己能动意识的对象,而且还不断地将自我从自在的世界中提升出来,使其成为自省的存在,使人能够反观自身,把自我作为能动意识与自觉建构的对象。如马克思说:“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①英国文化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则说:“人是自己心灵的图画。”②因而,人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雕塑家,可以书写自己的历史,构建自我发展的特有模式。人首先作为一种现实性存在,他要现实地把握与观照自我。但人具有精神性属性,他更是一种可能性存在,更要在观念领域把握与建构可能性与应当性的自我,并最终把这一观念设想付诸实践,实现由理想向现实的飞跃。而新的更高起点的自我形象又在人的观念领域生成,人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向着开放性的可能世界迈进,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人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人的自我形象更为丰满、完善。
发展取向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把握自我发展、进行自我建构的特有方式。所谓自我建构,也即自我设计、自我塑造,是人在观念领域所进行的对自我发展的总体构想。而主体进行发展取向的过程就是他面向未来设计、塑造、建构自我的过程。发展取向的全面、系统建构实际上是主体在观念领域勾勒了自我发展的总体形象。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以此为蓝本不断地由观念建构到现实实践的过程。发展取向外在表现为主体对自我发展方向的认定与选择,在其内在深层深刻地蕴含着人对生命、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在多元价值冲突面前它鲜明地显现了主体的价值立场、价值方向,决定着人们以怎样的心态和意旨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具体地规导着人的发展实践活动。而对于处在发展的不确定性阶段,拥有广阔的可塑性空间,受固定化、经验化发展模式影响与束缚最少的青年学生而言,他们更加紧迫地面临着把握自我发展的目的与方向,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建构,最大程度地捕捉机遇、规避风险的重大使命。
传统时代,青年学生的发展主要是被动的强加式的发展。发展的目的与方向是既定的、无可抉择的,主要是由所谓的“权威”所规定与强加。青年学生并没有多少自主取向的空间与权利,困扰他们发展的主要是不需要人的主体意志过多参与的工具取向的问题。也即人的友展目的与方向已然是既定的、不可选择的,剩下的便是对如何达致既定目的的手段和阶梯的选择。这种发展模式以“服从”为绝对要求,抹杀了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否定了他们自主建构的可能性,更无法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人唯有在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向层面享有自主抉择与自主建构的权利时,才可能以主人翁的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我的发展,突破模式化的发展禁锢,大胆追求独创性发展之路。而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人的发展的手段、工具等阶梯性与技术性问题,人逐渐地摆脱自发性、依附性而获得独立性、自主性,因而对所谓的“权威”的意志强加提出了质疑,对从发展目的与方向层面自主建构自我的发展,根本把握自我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人的发展由受工具、手段的限制到受目的、方向的困扰,这是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也表明现代人把握自我、建构自我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手段性、工具性的把握转变为目的性、方向性的建构。而后者真正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