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谁消遣了谁?
A: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女生,19岁
B:化学与分子学院,大三,女生,21岁
T:尚重生教授
T:谈到大学生消遣方式的社会化时,我们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谈到,那就是对消遣的评价。消遣方式是存在是与非、善与恶的分别的;另外,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是否存在消遣过度的现象?也就是说,90后大学生的消遣应不应该有选择性和度的把握?
大家对消遣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对于一些共性和普遍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思考一下对它的评价,然后再来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消遣方式。比如说,如何处理消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对学习失去规划,甚至索性让消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跟学习本末倒置,那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泡了一次温泉后总想着下一次,或者过度沉迷于社团活动、打球等事情里,那么这些消遣活动客观上会挤占你正常的学习、生活时间。所以如何取舍和选择,就决定了大学生在消遣层面上的分化。
B:对消遣的度的把握,取决于个人的自制能力。像我一个室友的自制能力非常差,经常逃课看美剧和电子书,大二的时候尤其严重。她经常前一天晚上熬夜看视频,第二天赖床,这样就荒废了一个上午的课。不管这个课程是有用还是无用,但是本来可以被用来学习的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
也有些人会“消遣上瘾”。比如我的一个同学,整天用手机一页一页地看电子书,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晚上躲在被窝里看电子书看到凌晨。
A:我觉得存在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就是消遣和学习的中间地带,过比较颓废的生活,陷入一种“既想疯狂地玩物,又担心丧志的状态”。学习是很痛苦很枯燥的,但要把消遣玩出门道,一样要付出心血。
我们班一个男生,最初他只是把音乐当成一种消遣方式,随着喜爱加深,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后来他当上了学校音乐协会的会长,音乐几乎彻底成了他的主业,学业也因此耽误了不少。他是真正投入地搞音乐,经常与社会上的音乐机构沟通、承办演唱会等,费了很大心思。很多同学也玩社团,但是经常是浪费很多时间,做些事倍功半的事情,结果学习和娱乐都耽误了。
T:这个案例很典型,消遣和学习存在矛盾,而能有自己的主见、能把握好二者关系的人是很少的。
那么大学生的消遣应不应该有选择性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可以选择的、绝对不能涉足的和可选可不选的消遣方式,那么,我们90后大学生能在其中做出明智选择吗?
A:大学生虽已成人,但是其价值观仍处于不断地建构过程中。我们学习,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建构得还不够妥当和完善。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完全靠个人底线来充当消遣选择的标准,未免太冒险了些,因为这样通常会走许多弯路。
T:对,我完全同意。消遣的度的把握说起来很容易,实则其中带有太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学生平时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谓的消遣上,学业可能多少有些荒废,至少是学得不精到,所以很多同学到了期末考试就比较被动。因此对于消遣和学习的矛盾,90后大学生应该考虑到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甚至专注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比较审慎的选择,后面的路才会走得踏实。
另外大家举的例子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玩物是否必然丧志?这里是否也存在一个底线?
B:玩物有可能丧志,但不是必然的。虽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典型例证存在量很少,但是我们身边也不乏很有主见,将自己的爱好和以后的事业结合得很好的例子。他们是先有“志”,再去定向地玩“物”,这可能就是老师说的那个“底线”,就是要看个人的追求和人生定位。不过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确实很容易玩物丧志,真正有主见、有远见、有节制的同学太少了。
T:可见大学生对消遣生活有着自己的感悟和评价,他们或认为消遣就是放松,放松就是消遣,只要不违法乱纪,消遣没有对与错;或认为消遣是自己的私生活,其他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或认为消遣的内容、节奏、度的把握全靠自己;或认为消遣生活也不见得就是消遣,可能会在消遣中玩出成就、玩出事业、玩出意想不到的收获,谁敢说玩音乐消遣的人不会成为某一个门类的演奏家?谁敢说玩网络游戏的人不会开一家成功的网店,或者成为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他们又或认为,消遣过度又怎么样,不过度又怎么样?干嘛非要掌握消遣的度呢?一个人会玩会放松,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
但是所有这些,还是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的:当代大学生果真能如此潇洒地对待消遣生活吗?比如,玩得彻底、玩得上瘾、玩得忘了一切,会不会几门必修课同时不及格?如果这样,还有什么资格待在大学校园里,过自己喜欢的消遣生活?又比如,无休止地玩网络游戏,难道不会网络成瘾,进而损害身体健康吗?无论如何,大学生都是有课程任务和专业使命的。消遣至上、消遣无度,专业荒废,那叫什么上大学?与其说这样的大学生是在上大学,还不如说是在玩大学或者说在大学玩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