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喧嚣的新村:遗产运动与村落政治:heritage movement and village politic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4229
  • 作      者:
    龚坚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龚坚,女,1980年出生于湖南涟源;博士,肇庆学院历史系讲师,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并完成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论著编撰3部,担任副主编主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1部,参与译著1部。研究领域:遗产政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人类学。
展开
内容介绍
  《田野归去来·人类学实证研究丛书·喧嚣的新村:遗产运动与村落政治》以一个坐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境内的“新村”为蓝本,讲述其面临遗产保护运动时的境遇、反应,以及村落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在世界性“遗产运动”产生发展的场域中,新村亲历“申遗运动”、村落拆迁,武夷山地方文化遭遇世界遗产保护运动;村人亲历山林“确权”事件、“外嫁女”事件,刻画遗产政治与村落权力关系变迁。作者试图观照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全球性遗产运动进入中国的路径与影响问题;其二,遗产运动背景下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关系问题;其三,遗产运动对乡村社会尤其是村落政治的影响问题,譬如地方文化的“消解”、重构或发明,地方社会对遗产运动所做出的反应等,进而探讨遗产保护、管理与发展等时代主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解放初期,随着社会建设的开始,文物普查也随之展开。1956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文物普查,颁布了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颁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文化大革命”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停滞,诸多文物、古迹遭到毁坏。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发布,标志着中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成为法律规定的文物价值。但此时,我国对文物保护的范畴、原则、管理程序等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相关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
  1985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世界遗产”的概念及保护理念随之传人我国,并带来几方面的影响:其一,“遗产”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国传统的“文物”概念,并使文物本身及其历史信息受到整体关注。其二,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保护原则、保护体系对我国传统的文物保护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意味着承认和接受以世界遗产为中心的,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自然与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化财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保护思想与实践为基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由此,我国本土的“文物”概念及保护理念逐渐被纳入世界遗产体系中,在这一过程中,世界遗产的“话语”表述与权威逐渐成为影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因子。此后,我国开始了世界遗产的申报活动。1987年,北京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二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对我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了考察,并指出我国文化遗产在概念体系、研究深度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引发了国人的思考,激发了学界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研究。这一时期的遗产研究主要是对国外遗产保护经验和保护理念的引介。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文化事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申遗”与遗产保护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词汇。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世界遗产地村落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世界遗产地村落的民族志调查
第三节 主要关注点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遗产运动与村落政治的人类学研究
第一节 遗产与遗产运动回顾
一、国际视野中的遗产概念
二、中国的遗产概念及演变
第二节 人类学取向的遗产研究
一、国内遗产研究的三种范式
二、国外遗产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三节 遗产运动对村落政治的影响研究
一、村落政治的人类学研究
二、“遗产运动”场域中的村落政治及变迁研究

第二章 新村田野图景
第一节 武夷山的人文地理
第二节 新村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组织
一、新村的界说
二、新村的经济背景
三、新村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
小结武夷山遗产的传承主体

第三章 “世遗”情境中的遗产申报与村落拆迁
第一节 “申遗”现象与新村的拆迁
第二节 “暗流”涌动:“挖路”事件分析
一、“挖路”:一纸“政府令”激起千层浪
二、事件背后的“洪流”
小结遗产主体的边缘化与权力的隐喻

第四章 遗产的归属与地方的声音
第一节 山林“确权”的由来
第二节 “三访”——“世遗”语境中的诉愿机制
一、“三访”始末
二、转机:“面呈领导”
第三节 新村群体性上访中的权力关系分析
一、官方的“摆平术”及其效力
二、“上访”场景中的地方精英
第四节 传统“斗茶赛”的接续与重构
小结遗产权属的变更与地方民众的回应

第五章 村落政治与权力关系的重构
第一节 “世遗”补偿款引发的村落纠纷:“外嫁女”事件
一、事件原委
二、到市里“讨说法去”
三、出乎意料的结果
四、影响
第二节 村民选举中的权力展演
一、2006年的村民选举:村民代表与村委选举的“台前幕后”
二、2009年的村民选举:地方精英的“隐性”力量
小结世界遗产的后续影响:村落内部关系的紧张与疏离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