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银行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20883
  • 作      者:
    尚震宇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尚震宇,国信证券财富管理博士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先后参与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金融办“深圳I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策略研究”、“深圳要素平台市场建设研究”等课题;先后参加2007中国管理学年会、2010AER美国经济学年会、首届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中国学者研讨会、2012全国博士后金融论坛;第二届(2012秋季)中国量化投资国际峰会专场主席,先后在经济管理类期刊发表论文1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中国银行业不断开放、风险增大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分布实施,银行业迫切面临着业务转型需要。如何对银行业进行管制来促进竞争,如何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管制,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笔者首先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退出管制,紧接着对管制下的银行业进行了产业组织的分析;随后将银行自我管制作为银行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银行业管制框架中;对银行业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定价进行了博弈分析,然后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间业务竞争中的自我管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分银行管制和银行竞争两个方面提出提高中国银行业风险监管能力、提高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设性政策建议,以期待中国银行业可以应对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界的方方面面,学习借鉴海外经验,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缩小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服务差距,将对中国实体经济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物流学会特约评论员 陈燕燕
  
  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建立的,对中国银行业的创新研究,不仅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金融创新推动资本创新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国旺
  
  本书虽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退出和自我管制问题,但是对于法律服务方面同样具有借鉴价值。
  ——北京市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苏启云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无疑将延伸到中间业务领域,本书立意新颖,前瞻性强,不仅系统分析了银行业的管制与竞争,而且对银行板块的股票做了较充分的行业研究。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鶤
  
  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大量呆坏账的时期。研究银行业的管制与竞争,在规范和完善中国银行业发展、提高银行业竞争力发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余关健
  
  对中国银行业管制与竞争的研究,清晰的分析了银行业的进入路径与公司治理问题,对民营资本参股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联国际集闭CEO、金牛资本合伙人 赵亮
  
  竞争力强的银行,其股票价格会在中长期有较好表现。对于银行板块股票的操作,配合股指期货对冲,可以提供有效的交易策略,在投资上给投资者以启发。
  ——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小雄
  
  后危机时代,在巴塞尔协议III的框架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研究银行业的管制与竞争,将利于控制风险、促进竞争,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江苏省银监局、山东省银监局原局长 周忠明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界定和文献综述
1.2.1 关于银行管制方面的文献
1.2.2 关于银行竞争绩效方面的文献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银行管制与竞争的理论基础2l
2.1.1 传统管制方面的理论
2.1.2 银行管制方面的理论
2.1.3 相关银行竞争方面的理论
2.2 相关研究方法
2.2.1 博弈论
2.2.2 信息经济学
2.2.3 随机前沿面SFA分析
2.2.4 数据包络DEA分析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退出管制
3.1 中国银行业的进人管制
3.1.1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
3.1.2 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模型分析
3.1.3 银行业进入管制的国际比较
3.2 中国银行业的退出管制
3.2.1 中国银行业退出管制的形式
3.2.2 银行业退出管制的模型分析5l
3.2.3 银行退出的国际比较
3.2.4 中国银行业退出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分析
4.1 外资银行进入前的博弈策略
4.1.1 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假设
4.1.2 博弈模型的构建
4.1.3 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分析
4.1.4 民营银行进入的分析
4.2 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博弈分析
4.2.1 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假设
4.2.2 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市场竞争
4.2.3 Stackelberg模型动态博弈均衡解的变化
4.2.4 民营银行进入后的博弈分析
4.3 外资参股前的博弈策略
4.3.1 外资参股的基本假设
4.3.2 构建外资参股的博弈模型
4.3.3 外资参股博弈模型的结果分析
4.4 外资参股后技术转让的博弈分析
4.4.1 技术转让的动态博弈
4.4.2 外资参股与新设分支机构并存的博弈

第五章 央行监管下的银行产业组织分析
5.1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5.1.1 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5.1.2 央行监管体系下的市场结构
5.2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银行博弈行为
5.2.1 垄断市场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2.2 寡头市场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2.3 垄断竞争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3 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5.3.1 基于SFA方法的绩效分析
5.3.2 基于DEA方法的绩效分析

第六章 新监管体系下银行业的自我管制
6.1 银行业的治理机制
6.1.1 完全信息下的薪酬合约
6.1.2 不完全信息下的薪酬合约
6.1.3 绝对薪酬下的代理成本分析
6.1.4 相对业绩下的薪酬合约
6.1.5 相对业绩下的代理成本分析
6.2 银行业的内部监管机制
6.2.1 固定薪酬下的监管
6.2.2 贿赂金和监管成本
6.2.3 激励薪酬下的监管
6.2.4 最优方差的决定
6.2.5 内部监管的独立董事制度

第七章 新监管体系下银行业中间业务
7.1 中间业务的竞争博弈
7.1.1 银行产品的研发博弈
7.1.2 银行产品的定价博弈
7.2 中间业务的实证分析
7.2.1 外资持股对银行治理及中间业务的实证
7.2.2 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绩效分析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有关进入退出管制
8.1.2 有关市场进入行为
8.1.3 央行监管下的产业组织分析
8.1.4 新监管体系下的自我管制
8.1.5 中间业务的竞争和绩效
8.2 政策建议
8.2.1 银行管制方面
8.2.2 银行竞争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