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宏观金融结构分析与政策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5952
  • 作      者:
    吴涧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宏观金融结构分析与政策思考》较系统地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并对中国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调控和金融对外开放进行了专业性的评述。同时,作者力求结合金融全球化、东南亚金融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来探讨国内宏观金融结构,并将之与整个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相互映照。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深入研究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而且对世界各国金融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这些研究借鉴和吸收了中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依据大量翔实的数据进行科学严密的测算和分析,从而使得有关结论得到了科学保证。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国,关于金融结构的研究实际上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深入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更多地属于介绍、引入、吸收和借鉴,缺少必要的改进和创新。这种理论和方法上的滞后与不适用,自然会影响到对中国现行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际上,一国的金融结构作为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一定意义上还可视之为一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促进变量。换言之,合理有效的金融结构不仅能够促进收入向储蓄及储蓄向投资的高效转化,进一步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社会资金结构状况,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结构之间的大体平衡,进而催生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持经济稳定的综合效应。
  这里所说的“合理有效的金融结构”,通常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其一,适应性。这是市场经济对现代金融体系的最基本要求,现代金融体系必须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主要体现在:它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或阶段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内部结构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其二,效率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作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应当充分体现出极高的金融效率。这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方式与金融工具,有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元化金融组织机构,有健全的各种经营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效益机制,体现了规模经济和低成本原则。其三,稳健性。市场经济虽是一种高效率的经济,但同时又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主线与主要特色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金融的本质与金融结构观
第一节 金融的本质
一 金融的形成与发展
二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中外经济学者的金融结构观
一 传统货币经济学中的金融结构观
二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观
三 爱德华.S.肖与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结构观
四 联合国SNA的金融结构观
五 中国经济学者的金融结构观
第三节 关于金融结构的界定
第四节 金融结构的内涵与特质
一 不同内涵的金融结构
二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
三 对金融资产、金融产出和金融从业人员三 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小结
附录1 1993年SNA资金流量表

第三章 对不同类型国家金融结构的总体考察
第一节 若干发达国家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 美国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二 英国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三 联邦德国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四 日本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第二节 对发达国家金融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 一 些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 印度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二 韩国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三 新加坡金融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第四节 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比较
第五节 世界金融结构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一 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和完善
二 金融创新方兴未艾
三 全球化金融市场正在形成
四 融资证券化程度日趋提高
五 大银行经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六 银行业向综合性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
七 金融业跨国并购趋于活跃
八 金融业电子网络化日益加深
九 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
十 国际金融监管不断加强
十一 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加凸显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金融资产结构的衡量与宏观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金融资产的界定与分类
一 金融资产的定义与范围
二 金融资产的创新与统计分类
第三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深化的衡量方法之探讨
一 对西方金融结构理论与方法的简要述评
二 衡量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与深化程度的统计基础
第四节 中国的资金流动与资金结构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存量结构的变化特征
一 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增长与结构分析
二 中国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的结构分析
三 对若干金融概念的进一 步探讨
第六节 小结
附录2 金融相关比率(FIR)的计算公式

第五章 中国金融产出的衡量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第三 产业和金融业的变革与发展
一 中国第三 产业结构状况与发展
二 20世纪中国金融业的变革与发展
三 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一 般界说与分类
一 金融机构的一 般界说
二 关于金融机构的主要分类
第四节 金融业产出的合理内核及其衡量方法
一 金融业产出的合理内核
二 金融业产出、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概念与衡量方法
第五节 对金融中介服务产出衡量方法的再探讨
一 对金融中介服务产出衡量方法的再思考
二 对中央银行提供中介服务的认识
第六节 中国金融业产出结构与效率分析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产出结构与深化程度分析
二 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产出结构与深化程度的简要分析
三 对中国金融效率悖论的一 种解说
第七节 小结
附录3 测算和分配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具体案例

第六章 中国金融业就业结构的宏观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三 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一 中国三 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
二 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三 中国三 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四 新世纪以来中国三 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第四节 中国金融业就业总量与结构变动分析
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金融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
二 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
第五节 对中国金融业生产效率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综合判断及其进一 步发展的思路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结构失衡的综合判断
一 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综合判断
二 对90年代后期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基本判断
第三节 导致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政策因素分析
第四节 进一 步调整和优化中国金融结构的若干思考
一 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调整和优化国有专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商业银行体系
二 逐步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鼓励非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外资银行的创立与发展,不断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有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竞争
三 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巩固和提高资本市场及直接融资的地位,着力减轻银行间接融资压力,不断促进金融结构优化升级
四 尽快推行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增加银行资产流动性,转移和降低银行业经营风险
五 逐步放松分业经营管制,进一 步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
六 进一 步消除金融抑制,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有序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第五节 对现阶段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再衡量和再判断
第六节 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再思考
一 关于金融深化或自由化问题
二 关于金融结构均衡发展问题
三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问题
四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五 关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