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VC-E合作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11036
  • 作      者:
    王兰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兰,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先后获得重庆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至7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做国内访问学者,2009—2010年在英国拉夫堡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学术研究方向主要为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近年来,主研国际合作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预测》《管理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风险投资作为扶持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融资模式,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风险投资家(Ven-ture Capitalist,简称VC)的投资后管理可帮助企业实现资本增值,但是学术界对于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问题尚未形成共识,并持续争论了二十多年。有些学者认为VC投资后管理对于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以VC增值服务尤显突出。有些学者却认为VC投资后管理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阻碍技术创新进程。由此可知,VC投资后管理的增值过程仍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财经文库:VC-E合作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认为,造成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性研究结论的原因是,学者们仅依赖双变量模型来诠释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因果效应,难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这种分析方法缺乏对多变量和动态性模型的考虑,最终产生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问题的分歧性研究结果。
  鉴于此,《重庆工商大学财经文库:VC-E合作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首先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根据风险投资是一种关系型投资的特点,将风险投资家(VentureCapitalist,VC)与创业企业家(Entrepre Deur,E)的关系界定为社会交易关系且两者间互动遵循的规则是互惠性与承诺。其次,借助网络治理理论,认为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VC-E)合作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对关系的治理。由此演绎出合作关系治理的视角,将VC-E合作治理机制作为前置影响因子,重新审视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重庆工商大学财经文库:VC-E合作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创新性地展开工作:
  ①以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从创业企业所属投资项目的交易属性和关系属性出发,提炼出VC-E合作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VC-E合作治理机制形成与演变的一般规律。
  ②以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筑VC-E合作治理机制、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多变量概念模型,将VC投资后管理视为VC-E合作关系的行为表现且作为中介变量,研究VC-E合作治理机制通过影响VC投资后管理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
  ③调节变量的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将过程公平、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视为调节变量引入VC-E合作治理机制、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概念模型,进而分析其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的调节效应。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为减少投资风险、确保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率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同时是风险投资区别于银行贷款、企业项目融资的显著区别之一。风险投资过程包括筹资和投资两个阶段,涉及三个投资主体: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投资后管理是指发生在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活动,因此对投资后管理的内涵界定存在两个视角,即风险投资家视角和创业企业家视角。
  风险投资家视角下的投资后管理的内涵为:签订投资协议后,从风险资金拨付给创业企业的时间开始,一直到风险投资家退出创业企业为止。在此期问,风险投资家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追踪监控创业企业行为、提供管理咨询与后续财务服务等以帮助企业尽快实现价值增值。此时提及的投资后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增值服务,而且包括风险投资家在签汀投资协议之后从事的一切与创业企业相关的各类管理活动,比如风险投资家为防范资金损失而实施的监督和控制行为、风险投资家从事的辛迪加投资行为等。正如Fried & Hisrich(2005)所指出的,风险投资后管理是指风险投资家除现金投入之外的其他一切非资本投入,它们不仅为创业企业提供管理支持以实现企业增值和防范企业发展风险,而且多种形式的管理介入有效监控创业企业的行为以防止创业企业家损害风险投资家的利益。
  创业企业家视角下的投资后管理是指风险投资家针对创业企业所提供的一切管理介入行为的总和,包括管理咨询、解决企业问题、后续融资服务等各种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升值行为。Gompers & Lerner(2006)将风险投资过程划分为筹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其中管理就是投资后管理,含义等同于风险投资家的管理介入与管理支持。具体为风险投资家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协助创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帮助创业企业招募高级管理人员、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等各种增值服务行为。Black & Gilson(2007)指出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后管理为:向创业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声誉资本以及积极的监督和控制。Sapienza(1992)认为,风险投资家的各种管理介入、激励和监督对企业价值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和功能进行了详尽的归纳: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MacMillaneta1.(1989)通过样本调查发现风险投资家对创业企业家的管理介入程度分为三类,即放任自由、中等监控和密切监控。他们应用非正交变换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投资后管理的四类行为:财务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指导、招募管理人员。Sweeting & Wang(1997)将投资后管理的作用划分为:非正式信息来源、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沟通、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Flynn & Formaneta1.(2001)运用实证研究归纳出风险投资家进行投资后管理的五个方面:消费者信息收集、竞争对手分析和营销方案研究、参与讨论、关注决策及投入专业人员;参与调研、聘用专业员工;全面理解信息技术、控制成本、利润控制、控制质量、评估员工以及出席董事会;提供资本、原材料和专业人才。Kap-lan & Stromberg(2002)从协议角度提出风险投资家应承担的六种投入:现金流权、投票权和董事会权利的分离;多种类型股票的权利;不断变化的权利分配;在绩效较差时控制和清算企业;规定非竞争性条款,加大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现金流权、控制权和相机控制权等作为补充的控制机制。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的学术价值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VC-E合作关系治理的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1.4 社会交换理论
2.2 VC-E合作关系问题研究
2.2.1 基于传统委托一代理理论研究VC-E合作关系的局限
2.2.2 基于组织间关系的VC-E合作关系的多元化研究
2.3 VC-E合作关系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2.4 VC投资后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2.4.1 VC投资后管理的内容
2.4.2 VC监控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2.4.3 VC增值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2.5 国内外研究简评
2.6 本章小结

3 VC-E合作治理机制影响因素的数理模型分析
3.1 VC-E合作关系的建立
3.1.1 VC-E合作关系建立的条件识别模型:技术能力为视角
3.1.2 VC-E合作关系的形成
3.2 VC-E合作关系治理的影响因素
3.2.1 VC-E合作关系治理的对象——交易成本
3.2.2 VC-E合作关系治理的影响因素
3.3 VC-E合作关系治理实现条件的分析模型
3.3.1 基本模型
3.3.2 模型均衡分析
3.3.3 VC-E合作关系延续的实现条件
3.3.4 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VC-E合作治理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VC-E合作关系治理
4.1.1 VC-E合作关系的契约治理(Contractual governance
4.1.2 VC-E合作关系的关系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ee)
4.2 VC-E合作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
4.2.1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
4.2.2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4.2.3 投资吸引力(Investment attraction)
4.2.4 文化契合度(Cultural fit)
4.2.5 控制变量
4.3 VC-E合作关系治理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3.1 数据收集
4.3.2 变量测度
4.3.3 效度和信度分析
4.3.4 多元回归分析
4.4 结果讨论
4.4.1 实证结果汇总
4.4.2 进一步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VC-E合作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5.1 研究基础
5.2 理论基础
5.2.1 VC-E合作治理机制(VC-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5.2.2 投资后管理(Post-investment activities)
5.2.3 过程公平(Procedural justice)
5.2.4 冲突(Conflict)
5.2.5 技术创新绩效(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5.3 研究假设
5.3.1 VC-E合作治理机制与VC投资后管理
5.3.2 VC投资后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
5.3.3 VC-E合作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
5.3.4 调节变量
5.4 本章小结

6 VC-E合作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方法
6.1 问卷设计
6.2 变量测度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解释变量
6.2.3 中介变量
6.2.4 调节变量
6.2.5 控制变量
6.3 数据收集
6.3.1 数据的收集
6.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 研究方法
6.5 本章小结

7 VC-E合作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信度和效度检验
7.1.1 被解释变量
7.1.2 解释变量
7.1.3 中介变量
7.1.4 调节变量
7.2 相关分析
7.3 层级回归分析
7.3.1 VC-E合作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层级回归分析
7.3.2 VC投资后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7.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7.3.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
8.2.1 理论创新
8.2.2 实践意义
8.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8.3.1 研究局限
8.3.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企业与风险投资合作关系调查问卷
B.科技型创业企业访谈提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