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协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0824
  • 作      者:
    杨兆廷,马彦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兆廷,男,1964年3月出生,河北沧县人,汉族,经济学博士,河北金融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资本市场。近年来在《管理世界》、《经济日报(理论版)》、《农村金融研究》、《上海金融》等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等著作6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软科学、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河北省政府津贴;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
  
  马彦丽,女,1970年11月出生,河北辛集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农民经济组织、农产品流通、食品质量安全、农村社会分层与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等方面的研究。曾出版专著两部,先后在《经济学家》、《财贸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上海科技兴农软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协调研究》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农村金融基础篇,介绍了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和文献,实证研究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利用1998年农村金融机构大撤并这一事件,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协调研究》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农村金融现状篇,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缺口和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要性;以河北为例,调查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特征和对正规金融的需求约束。第三部分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篇,利用博弈论分析农村信贷市场博弈行为,得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路径和方式:研究了金融产品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方向——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第四部分农村金融需求提升篇,提出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转变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模式来提升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思路:研究通过农村信贷担保和抵押物的创新来提升农村金融有效需求。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供给意愿
  决定供给意愿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盈利,金融供给的盈利就是需求方愿意接受并按规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盈利性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潜在提供者是否愿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产品销售不是简单的钱货两清,有贷款期限的间隔,因此信用、规范、约束、自律十分重要。农村信贷还本付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一是信贷资金与农村产业资本运动相适应,顺利实现信贷资金运动的“二重支付,二重回流”,即农村金融产品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二是农村信贷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信息交流充分,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三是有高质量的贷款担保和抵押物。
  (二)供给能力
  除了供给意愿,要形成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金融机构还必须有供给能力,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主要决定于资金实力、金融产品研发能力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实力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规模、资本金的大小、网点及吸收存款能力;金融产品研发能力取决于金融技术、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规范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1.2.3农村金融(信贷)有效需求
  微观经济学对有效需求的基本解释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需要,指人的主观愿望,即他“想要”;第二是必须具有相应的货币支付能力,即他不仅“想要”而且还得“买得起”。对于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户(企业)的贷款意愿;二是农户(企业)的还款付息能力及意愿。
  (一)农户(企业)的贷款意愿
  农户(企业)的贷款意愿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信贷需求;二是农户先支后收形成的消费性信贷需求。
  (二)农户(企业)的还款付息能力及意愿
  农户(企业)生产经营类贷款还款付息能力主要取决于:一是生产经营活动是否顺畅并能取得盈利;二是农户(企业)信誉良好,不会出现道德风险;三是拥有可充做抵押物的资产及可为其担保的经济体。农户消费类贷款还款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与贷款相匹配的到期收入、农户信用和高质量抵押物。还款意愿主要取决于贷款人的素养、征信体系、社会道德与习惯、法律、法规等。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概念界定
1.2.1 农村金融
1.2.2 农村金融(信贷)有效供给
1.2.3 农村金融(信贷)有效需求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篇章结构
1.3.4 研究方法
1.3.5 创新与不足

农村金融基础篇
2 农村金融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
2.1.1 金融与经济增长
2.1.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1.3 金融约束理论
2.2 农村金融供给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4 评价
2.3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2.3.1 农村金融供给研究
2.3.2 农村金融需求研究
2.3.3 农村金融供求协调研究
3 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分析
3.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3.1.3 实证分析
3.2 农村金融机构收缩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3.2.1 农村金融机构收缩及研究背景
3.2.2 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3.2.3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全样本、跨时、跨区域
实证分析
3.2.4 结论

农村金融现状篇
4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体系
4.1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历程
4.1.1 第一阶段:恢复期(1979-1984年)
4.1.2 第二阶段:改革拓展期(1984-1996年)
4.1.3 第三阶段:收缩调整期(1996-2002年)
4.1.4 第四阶段:改革深化期(2003年至今)
4.1.5 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4.2 农村正规金融的构成
4.2.1 传统的银行类农村金融机构
4.2.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4.2.3 农业保险公司
4.3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构成
4.3.1 民间自由借贷
4.3.2 合会
……

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篇
农村金融需求提升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