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对于兼顾外部内部均衡和国民福利改善的意义
如何促进贸易平衡增长是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货物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还使得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对人民币形成了持续和较大的升值压力。从国际大环境来说,在2011年G20国际合作组织会议之后,构建各国对包括贸易收支失衡在内的宏观外部失衡指标体系已成为发展趋势。
以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是我国当前主要的选择。“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进口对中国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贸易平衡的出路可寄托于进口的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表现为出口与进口之差,如果进口相对于出口更快增长,那么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将呈现下降的态势,持续下去必然促使贸易顺差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但是,这样的均衡并不一定就能实现政策的初衷。
第一,可能损害国民福利。出口导向贸易均衡增长是存在较强约束条件的。例如,陈建奇(2011)和宋国青(2011)利用贸易条件变化理论分析了进口战略和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认为进口价格上升导致的进口额上升不利于国民福利的改善。陈建奇(2011)指出在进口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进口增长对应内需的同步扩大,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贸易失衡缩小的条件。
第二,可能引发内部失衡。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决定恒等式C+S
+M=C+I+X(消费C、储蓄S、进口M及投资I、出口X),实施出口导
向贸易均衡增长战略,将导致M增大。如果,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则必然导
致一国经济内部失衡,出现经济增长回落。
实现外部均衡还需综合考虑内部均衡和国民福利改善,实现在国民福利改善条件下的内外均衡。在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进口较出口更快增长同时伴随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投资I的更快增长以充分消化进口的商品增长;二是消费C的更快增长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三是投资与消费都出现更快增长以消化进口商品的增加。其中,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此外,人类通过消费而存在,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消费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消费、投资的内在关系看,消费需求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没有消费需求的投资,是无效的投资,会导致:需求不足——积极的宏观政策——投资扩张——产能过剩——再次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因此,消费需求应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力量,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和最终的制约作用。根据这一观点,实施“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重要内容。
实现消费增长还需从收入刺激消费和供给创造消费两方面人手,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持续增长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外部推动和内生增长的协调发展。从经济学理论看,需求决定论强调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消费需求的扩张会使实际产出增长,熨平经济的波动。而长期增长论则强调通过市场的内在作用创造消费,扩张消费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经验效应和价格稳定效应激励创新,实现潜在产出的增长。在强调政府政策激励消费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创新对于消费增长的根本意义,实现企业创新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一、需求决定理论与政府刺激消费
根据短期均衡模型Y=C+I+G+NX,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国际经验表明目前中国应逐步进入消费需求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郭其友、芦丽静(2009)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均国民收入在2000~3000美元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达到3000美元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而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①。为了说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可以具体比较消费、投资和出口对中国GDP总量增长弹性的大小。李占风(2007)对中国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总额真实值的对数序列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总额对GDP增长的弹性分别是0.406、0.316、0.173②。可见消费具有最大的产出弹性系数。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4000美元。国际经验和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表明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中国具有逐步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