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2039
  • 作      者:
    盛济川,施国庆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对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农地产权制度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回顾和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实证研究了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农地产权制度在1952~2007年的56年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描述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新兴古典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识别了两类交易效率的改进对于农业分工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解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最终提出了适应中国农业经济长期增长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可供研究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学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6.4.3 1956~1978年的共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
  1956~1978年,中共中央先后通过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制度,最终建立起了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为特征的具有共有共用性质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农民由此不仅丧失了土地的使用权,也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原先私有共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被废除,建立起了共有共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该制度变迁也同样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是此次的制度变迁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收益,并且在1959~1961年暴发了严重的农业经济危机。正如第3章所言,1956~1978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一直徘徊不前,其中1959~1961年农业总产值出现了负增长。之后,农业生产开始逐步恢复增长,但总体而言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相对缓慢,共有共用的农地产权制度实施的20多年间,农业经济的实际增幅较低,个别年份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而与此同时全国仍有近一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同样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什么以农地私有共用为特征的初级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以农地共有共用为特征的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不仅没能取得增长,还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基于本章模型的分析可知:市场经济能够实现不同农业分工结构的自发制度试验,包括无效的制度试验。这将加速农业分工结构知识获得的进程,从而加速农业经济的增长。而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计划与农业分工结构(包括无效结构)不相容,因此该计划将减缓农业分工结构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正如哈耶克所说,市场就是知识变化的学问。由于即使是最好的市场社会主义计划也认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知识,但却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办法来模拟这一市场过程以获取这些知识,人们认为它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们对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误解,而且那些新古典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们甚至还没有领会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心问题[183]。市场的功能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和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也不仅仅是发现有效的农业分工结构,更重要的是进行组织制度试验获取农业分工结构的知识。当时的中国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农业分工结构建立了初级社,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增长。而当中国的领导人放弃了前苏联的模仿策略,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时,造成了1959~1961年的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人为经济灾难,三千多万中国人死于这次中央计划制度试验所造成的大饥荒。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1.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1.2.1 传统要素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
1.2.2 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
1.2.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
1.2.4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增长
1.2.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2.1 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与产权
2.1.2 产权、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
2.1.3 制度变迁分析与路径依赖
2.1.4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2.2 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二: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
2.2.1 门格尔的制度生成思想
2.2.2 哈耶克的规则变迁思想
2.2.3 拉赫曼的制度方向点论
2.2.4 0'Driscoll和Rizzo的模式协调思想
2.3 规范分析的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
2.3.1 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3.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特征
2.3.3 分工与分工经济
2.4 实证分析的工具:随机边界分析
2.4.1 随机边界分析的基本模型
2.4.2 时间趋势模型
2.4.3 带有Z变量的时间趋势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
3.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与效率评价方法概述
3.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概述
3.1.2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效率评价方法'
3.2 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私有私用农地产权制度
3.2.1 制度变迁过程
3.2.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3.3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私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
3.3.1 制度变迁过程
3.3.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3.4 合作化运动后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共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
3.4.1 制度变迁过程
3.4.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3.5 共有私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5.1 制度变迁过程
3.5.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4.1 农业经济增长源泉的分解
4.1.1 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
4.1.2 农地产权制度与技术效率
4.2 随机边界生产函数计量模型的建立
4.2.1 随机边界分析模型的类型
4.2.2 模型的设定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3.2 计量结果
4.3.3 计量结果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5.1 产权与专业化生产
5.1.1 奥地利学派的产权观
……
第6章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及演进机理
第7章 中国农业经济长期增长中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