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11059
  • 作      者:
    杨凌编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內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及发展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早期的合作思想
2.1.2 合作社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国外及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比研究
3.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演变及类型
3.2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情况比较
3.2.1 总体发展情况
3.2.2 各区域发展差异对比
3.3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
3.3.1 发展环境具备欠发达地区代表性
3.3.2 总体上数量增长,但专业合作社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3.3.3 组织类型多样并存,领办主体多以政府相关经济技术部门为主
3.3.4 行业分布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3.4 东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差距原因分析
3.4.1 市场化进程差异大
3.4.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3.4.3 农民受教育程度有差距
3.4.4 合作经济文化与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3.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5.1 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梳理
3.5.1.1 基于发达国家(地区)研究视角得出的相关影响因素
3.5.1.2 基于东西部地区比较研究得出的相关影响因素
3.5.2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3.5.3 影响因素的提炼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分析与设计
4.1 影响因素与组织化程度关系
4.1.1 组织形成的基础条件决定了组织形式及规模
4.1.2 组织內部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组织紧密度
4.1.3 外部促进措施加强组织凝聚力
4.2 影响因素与组织化水平关系
4.3 影响因素与组织成本一收益关系
4.3.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本一收益构成
4.3.2 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成本一收益变化
4.3.3 影响因素作用于组织成本一收益
4.4 欠发达地区政府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设计
4.4.1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主体分析确定
4.4.2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权制度设计
4.4.3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益分配方式
4.4.4 政府服务对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设计
5.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概述
5.1.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动力机制的定义及其特征
5.1.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逻辑
5.1.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动力內涵
5.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分析
5.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
5.2.1.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因素
5.2.1.2 内生动力与内生优势
5.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外生动力
5.2.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外生动力因素
5.2.2.2 外生动力与外生优势
5.3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设计
5.3.1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环境特征
5.3.2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征及其发展阶段
5.3.3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动力机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包含政策建议)
6.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内容摘要

  近年来,做好“三农”工作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当前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的重要方略。我国欠发达地区所占国土面积较大,农业人口众多,但人均产值低,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解决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实现产业化,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基本路径。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难题亟待解决,研究其发展问题十分必要。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法律的实践中提出了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如果沿用照搬东部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办型为主”的运行发展模式,依靠农民自己领办(民办)、农民自发管理(民管)的组织形式,对于尚处发展初期起步阶段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亟须审视自身差距并找出原因,建立适应自身所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组织模式,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杨凌编著的《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以成本一收益分析为主线,以模式构建为核心,梳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情况,并以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为主要调研对象,得出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然后总结东、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差距原因,之后进行要素提炼,归纳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本收益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由政府力量为主引领、内外动力系统推动的“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地调研、抽样问卷调查、小规模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和修正研究思路,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与农民和涉农部门工作人员面对面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力图把总量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别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归纳整理以及科学提炼相结合。在已有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分析和研究观察到的事实,检验已有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结论有:(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组织数量和规模、农户覆盖面、组织紧密度、领办主体侧重、行业分布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更为重要的表现,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各自的质量差距上。质量差距源于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决策机制、利益分配等运行方式上的不同。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合作经济文化与传统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2)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归结为:外生因素(包括领办主体及各项制度安排)和内生因素(包括合作方式、决策方式、利益分配)。这些核心要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化水平以及组织成本一收益产生重大影响。
  (3)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为:牵头领办、运行方式(包括合作方式、决策方式、利益分配)以及政策激励共五个方面,它们有的不仅作为内生因素同时又是外生因素制约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的作为单一的内生或者外生因素制约其建立和发展。
  (4)欠发达地区应该建立适合其特殊环境条件的由“政府力量推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主体以政府机构牵头领办为现实可行之选,建议主要方式包括: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技站、乡镇人民政府等作为牵头领办主体;其产权制度设计方面,建议发展“参股合作组织”明晰产权;采取“一次性投入与多阶段投入联合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参股。另外,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除了有“利益共享”来源以外,还要形成“利益分配”的多种途径加强利益联结。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中,“政府服务”提供了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牵头领办”的作用是孕育孵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运行”则需要操作规范,它们三者共同作用于成本收益改善,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