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IT外包服务中的知识转移风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2963
  • 作      者:
    卢新元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伟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管理学分会委员、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电子商务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情报科学》,《评价与管理》、《湖北信息化》等杂志的编委和《情报资料工作》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第七届IFIP电子商务、电子服务与电子社会(13E2007)国际会议主席。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直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8部(含合著);近5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曾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卢新元,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11年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GSU)从事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工作。自2006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来,一直从事知识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评价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自主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T外包服务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IT外包服务给企业带来效益与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知识转移作为IT外包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过程充满了风险。因此,如何有效规避与控制风险,是当前IT外包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IT外包服务中的知识转移风险研究》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科学研究等方法,深入系统地分析了IT外包服务中的知识转移风险,为我国IT外包服务的规范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IT外包服务中的知识转移风险研究》可供从事IT外包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从事知识管理与IT外包服务等领域的研究者、高等院校师生等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中知识发送方因素主要包括发送意愿和发送能力等:知识接收方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文化、吸收能力和吸收意愿等;知识特性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内隐性、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可编码性、嵌人性等;转移情景因素主要包括知识距离、物理距离、组织距离、制度距离、信任关系等。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因素。
  1)知识转移主体特性。如果知识转移主体规模较大,并且在这一领域取得较大的成功,则其容易被其他组织进行模仿。同时知识转移主体自身的能力,也是影响知识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客户拥有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就能更好地参加到项目团队里,也就能使知识得到更好地转移。知识转移主体之间信任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成功率,但是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供应商往往趋向于忽视和疏远客户里的团队成员,这样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一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内部成员间的知识转移。
  2)知识转移客体特性。知识本身的特性,对于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成功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些知识完整性很高、容易沟通交流、容易观察、容易记录的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在团队之间进行转移;反之,那些知识完整性很差、不容易被提取和记录、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隐性知识比较难在团队之间进行转移。
  3)知识转移过程特性。由于组织间的知识转移需求和供给不一样,知识转移的时机和速度也会不一样。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形成越来越多的知识,为了便于知识的转移,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库,那些融于设备和技术中的知识在知识转移初始阶段进行转移;那些比较复杂的,需要进一步提取和总结的知识,一般在知识转移后期进行转移。同时,知识转移的渠道选择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如书面文件、口头交流、视频会议、现场会议等不同的沟通渠道,就会产生不同的知识转移效果。书面文件相对来说比较规范,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可能不能将所有的意思全部表达清楚;口头交流传播比较快捷,能很好地将所有的意思全部表达清楚,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传播误差,以讹传讹,造成传播误差。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分析
1.2 本书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IT外包基本概念和理论
2.2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
2.3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4 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转移运行机理
3.1 知识转移基础模型与学派
3.2 知识转移中主客体分析
3.3 知识转移效率相关理论
3.4 知识转移基本形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4.2 知识转移过程模型
4.3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分类与知识特性分析
5.1 知识分类与转化
5.2 知识特性分析
5.3 知识转移内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转移情境因素分析
6.1 质性研究过程
6.2 量化研究过程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识别与分类
7.1 知识转移风险识别
7.2 转移主体风险
7.3 转移客体风险
7.4 知识协作风险
7.5 知识传播风险
7.6 知识转移风险因素问卷调查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知识转移风险评估模型
8.1 知识转移风险因素
8.2 基于粗糙集的关键风险因素的提取
8.3 基于区间数的关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8.4 风险因素权重分析
8.5 基于模糊群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
8.6 基于粗糙集的知识转移的风险规则挖掘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知识转移风险规避与控制模型
9.1 基于激励机制与知识联盟的风险规避
9.2 基于发包方利润最大化的风险规避模型
9.3 基于发包方激励与奖惩强度的风险规避模型
9.4 基于知识联盟服务提供商风险规避模型
9.5 基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模型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知识转移风险防范策略
10.1 IT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机制
10.2 IT外包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10.3 规避IT外包服务风险的主要对策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