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 /><br />第1章 多功能林业发展理论与模式概述<br /><br />1.1 多功能林业的理论基础与思考<br /><br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r /><br />1.1.2 生态系统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br /><br />1.1.3 多功能林业的概念<br /><br />1.2 多功能林业的实践需求<br /><br />1.2.1 世界林业发展演变<br /><br />1.2.2 中国林业功能需求变化<br /><br />1.2.3 面向未来的多功能林业利用<br /><br />1.3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概述<br /><br />1.3.1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概念<br /><br />1.3.2 国外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借鉴<br /><br />1.3.3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的特点<br /><br />1.3.4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划分依据<br /><br />第2章 多功能林业利用模式<br /><br />2.1 生态效益主导型<br /><br />2.1.1 林业生态效益的内涵<br /><br />2.1.2 森林生态功能类型<br /><br />2.1.3 生态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br /><br />2.1.4 林业多功能利用原则<br /><br />2.1.5 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技术<br /><br />2.1.6 几种主要生态效益主导利用模式<br /><br />2.2 经济效益主导型<br /><br />2.2.1 林业经济效益的内涵<br /><br />2.2.2 基本类型<br /><br />2.2.3 模式确定的具体条件<br /><br />2.2.4 多功能关系<br /><br />2.2.5 利用原则<br /><br />2.2.6 典型案例<br /><br />2.3 社会效益主导型<br /><br />2.3.1 林业社会效益的内涵<br /><br />2.3.2 基本类型<br /><br />2.3.3 模式确定的具体条件<br /><br />2.3.4 林业多功能之间的关系<br /><br />2.3.5 林业多功能利用原则<br /><br />2.3.6 典型案例<br /><br />2.4 多重效益均衡型<br /><br />2.4.1 林业多重效益均衡发展的内涵<br /><br />2.4.2 基本类型<br /><br />2.4.3 模式确定的具体条件<br /><br />2.4.4 多功能关系<br /><br />2.4.5 多功能经营的原则<br /><br />2.4.6 典型案例<br /><br />第3章 多功能林业经营技术模式<br /><br />3.1 森林生态系统<br /><br />3.1.1 多功能防护林<br /><br />3.1.2 多功能用材林<br /><br />3.1.3 多功能经济林<br /><br />3.1.4 多功能游憩林<br /><br />3.2 湿地生态系统<br /><br />3.2.1 基本类型<br /><br />3.2.2 经营原则<br /><br />3.2.3 经营技术<br /><br />3.2.4 典型案例<br /><br />3.3 草地-荒漠生态系统<br /><br />3.3.1 基本类型<br /><br />3.3.2 经营原则<br /><br />3.3.3 经营技术<br /><br />3.3.4 典型案例<br /><br />3.4 自然保护区<br /><br />3.4.1 基本类型<br /><br />3.4.2 经营原则<br /><br />3.4.3 经营技术<br /><br />3.4.4 典型案例<br /><br />3.5 城乡绿地生态系统<br /><br />3.5.1 基本类型<br /><br />3.5.2 经营原则<br /><br />3.5.3 经营技术<br /><br />3.5.4 典型案例<br /><br />3.6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br /><br />3.6.1 基本类型<br /><br />3.6.2 经营原则<br /><br />3.6.3 经营技术<br /><br />3.6.4 典型案例<br /><br />第4章 多功能林业权属管理模式<br /><br />4.1 国有林业<br /><br />4.1.1 国有林现状<br /><br />4.1.2 国有林管理特点<br /><br />4.1.3 国有林的投入<br /><br />4.1.4 国有林经营技术<br /><br />4.1.5 国有林多功能发展的政策需求<br /><br />4.2 集体林业<br /><br />4.2.1 集体林业的变迁与森林资源特征<br /><br />4.2.2 集体林业的管理特征<br /><br />4.2.3 多功能集体林业的管理模式<br /><br />4.2.4 讨论与建议<br /><br />4.3 个体林业<br /><br />4.3.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个体林业现状<br /><br />4.3.2 多功能个体林业发展的政策问题<br /><br />4.3.3 多功能个体林业发展政策创新<br /><br />4.3.4 结论与讨论<br /><br />第5章 多功能林业区域发展模式<br /><br />5.1 华北地区<br /><br />5.1.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能<br /><br />5.1.2 区域发展对多功能林业的需求<br /><br />5.1.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1.4 典型案例<br /><br />5.2 东北地区<br /><br />5.2.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2.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需求<br /><br />5.2.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2.4 典型案例:哈尔滨市林业局<br /><br />5.3 华东地区<br /><br />5.3.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3.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需求<br /><br />5.3.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3.4 典型案例<br /><br />5.4 华中地区<br /><br />5.4.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4.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需求<br /><br />5.4.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4.4 典型案例<br /><br />5.5 华南地区<br /><br />5.5.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5.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需求<br /><br />5.5.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5.4 典型案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br /><br />5.6 西南地区<br /><br />5.6.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6.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需求<br /><br />5.6.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6.4 典型案例:四川省南江县<br /><br />5.7 西北地区、<br /><br />5.7.1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br /><br />5.7.2 区域发展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br /><br />5.7.3 多功能林业发展原则<br /><br />5.7.4 典型案例:宁夏六盘山地区<br /><br />第6章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应用与保障<br /><br />6.1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选择<br /><br />6.1.1 调查现实和潜力<br /><br />6.1.2 探明问题与需求<br /><br />6.1.3 广泛借鉴与比较<br /><br />6.1.4 着力创新与应用<br /><br />6.2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应用探索<br /><br />6.2.1 从理论到实践跨越<br /><br />6.2.2 从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br /><br />6.2.3 从试点到大范围应用<br /><br />6.3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应用效果的评价<br /><br />6.3.1 发展模式效果评价概念内涵<br /><br />6.3.2 效果评价原则<br /><br />6.3.3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br /><br />6.3.4 效果评价方法<br /><br />6.3.5 效果评价结果的反馈<br /><br />6.4 多功能林业发展的保障措施<br /><br />6.4.1 政策完善<br /><br />6.4.2 服务支撑<br /><br />6.4.3 机制保障<br /><br />6.4.4 强化管理<br /><br />6.4.5 示范区建设<br /><br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