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主导模式
这一模式是当前进行境外资源开发的主体模式,例如湖北农垦局、陕西农垦局、重庆市政府、黑龙江农垦局、辽宁农委主导下的境外租地种粮等形式,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第一,政府直接出面成立大型联合公司,进行间接运作。例如,爱辉区中俄农业合作生态示范园、北大荒种业集团、湖北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爱辉区中俄农业合作生态示范园金色丰收有限公司在绿色产品区建设中,按照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规模经营的园区整体规划,利用公司自身现代农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液体施肥机、大型精密播种机等新型现代农业机械的效能和作用,实施卫星定位、全自动标准化作业,开展平播密植、免耕播种等技术,2011年完成绿色产品种植面积9000公顷,80%以上为大豆,其余为马铃薯、玉米、甘蓝、胡萝卜、西瓜及大棚蔬菜和葡萄。在示范园区,对大豆和玉米引进俄罗斯品种作对比,为今后适应当地品种引进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保护地完成蔬菜及葡萄栽培,为园区示范起到了牵动和带领作用。
第二,通过政府主导,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园区,建立合作平台与框架,形成“一揽子计划”,为企业进行境外农业资源开发创造条件。中乌农业合作园区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
2.企业自主模式
符合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境外开发的趋势,对企业要求较高,有一定风险。另外,由于企业以获取利润为根本目标,需要在双边关系、政策走向、合作领域、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当引导,以服务双边整合合作大局。从现状来看,企业已经成为境外农业资源开发的市场主体。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是未来境外农业开发的重要突破点。
以重庆粮食集团为例,其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巴西建设30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一方面,中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年食用油消费2400万吨,自产900万吨,进口150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62.5%。中国对大豆消费需求保持每年3%的增长速度,预计2019年将达到7700万吨,其中进口将达到6100万吨,从巴西进口大豆数量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重庆年产油菜籽31万吨,折合菜籽油11万吨,而食用油年消费总量36万吨,重庆自产食用油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71%需从市外调入或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可耕面积不足1.5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在巴西购地建设优质大豆基地,相当于再造了1/10个新的“重庆农业”。巴西优质大豆基地建设项目占地300万亩,是重庆全市耕地面积的8.9%,占重庆播种面积的9%、油料播种面积的92.8%。300万亩基地建成后,年产优质大豆48万吨,占全市食用油生产总量的155%。这既增加了种植面积,又达到了掌控上游产业链,直接从源头控制粮源和物流渠道的目的,有助于打破国际粮商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粮食安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