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0545
  • 作      者:
    逮宇铎,于娇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前沿系列丛书》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逻辑顺序,有统有分,构造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
  全书共10章,第1章为导论,主要阐述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2章和第3章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宏观层面研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组织(第2章)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第3章);第4章至第8章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微观层面研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界面(第4章)、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第5章)、高新技术产业化(第6章)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第7章)及其国际比较(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关系的研究(第9章)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构建(第10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西方经济学家中,真正对产业结构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研究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霍夫曼。他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比例,可以把工业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他认为,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而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是不发达的;在工业化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规模仍然要比资本品工业的生产规模大得多;在工业化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在工业化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生产占主导地位,其规模大于消费品生产规模,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特别是符合工业化的前期发展趋势。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5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该理论主张,本国的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他认为,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的政策就是要根据雁行形态的特点来制定。库兹涅获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他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三次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个是传统的、人口过剩的维持生计部门,一个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他认为,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扩大现代资本主义部门,缩小传统的维持生计部门,以至于达到现代部门与维持生计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相等。到这时,二元经济结构就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劳动力丰富这一有利条件,加速经济的发展。他又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心理等。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创始人、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基本概念
1.2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新技术产业组织
2.1 产业组织学的含义与发展
2.2 高新技术的产业组织政策
2.3 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结构
2.4 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行为
2.5 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绩效

第3章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3.1 产业结构理论
3.2 高新技术产业内部与外部结构考察
3.3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界面
4.1 高新技术产业界面的构成
4.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界面的实现方式
4.3 科技政策与创新界面

第5章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5.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形成
5.2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布局
5.3 国外高技术园区布局
5.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带布局

第6章 高新技术产业化
6.1 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
6.2 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
6.3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市场机制
6.4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创新

第7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7.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概述
7.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与机理
7.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
7.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识别、度量
7.5 集聚与企业生命周期

第8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国际比较研究
8.1 美国硅谷地区
8.2 英国剑桥工业园区
8.3 印度班加罗尔地区
8.4 国际成功高技术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第9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
9.1 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与创新关系的研究
9.2 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及其传播
9.3 产业集群的创新特点和优势
9.4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9.5 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
9.6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实现机制
9.7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培育的政策建议

第10章 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构建
10.1 区域创新体系(RIS)
10.2 区域创新环境的两种形成方式及其相互作用
10.3 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功能
10.4 创新体系的框架分析
10.5 典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分析
10.6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10.7 构建促进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