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牌伐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4845
  • 作      者:
    杨兴国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品牌伐谋》一书作者杨兴国先生多年身处品牌实战第一线,结合个人多年在品牌建设中的经验感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成就了本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以品牌创建、发展、创新和维护为主线,从十个方面详述了品牌战略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本土品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配合大量的实战案例解析说明,对中国企业理解品牌建设的意义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赢品牌战,具有现实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中国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相比国外许多百年金字招牌,绝大多数中国品牌都处于成长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品牌启蒙期,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品牌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进入到中国人的视线中,那时的中国企业界和消费者对品牌还只是一知半解,有些人甚至把品牌同知名度画等号。由于当时中国的市场竞争并不很激烈,所以谁有先知出钱做广告,谁就能脱颖而出。比如容声曾请香港明星汪明荃拍了一条非常简单的电视广告,仅仅一句“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结果容声冰箱当年的销售量就从几千万台猛增到2亿多台。
  第二个阶段:品牌发展期,覆盖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企业界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对品牌塑造的专业性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CI成为许多企业品牌导人采用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品牌发展日益蓬勃的年代,外商和洋品牌蜂拥而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塑造基本上还是以生产和推销为主导,价格战、终端战、广告战此起彼伏。在市场的洗礼中,海尔、联想等许多知名品牌不断成长壮大,然而大浪淘沙,秦池、爱多、三株等一大批曾经红遍中国的名牌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就昙花一现,成为匆匆过客。
  第三个阶段:品牌国际化发展期,从2000年开始持续至今。随着中国加入WTO,“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困境使我们深受其苦,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已经深刻认识到创建自主品牌以及品牌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海尔、联想、TCL、华为等企业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勇敢地走向海外。然而,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真正能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中国品牌如凤毛麟角。
  回顾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到,20多年来,中国品牌跌跌撞撞走过了一条艰难坎坷的道路,虽然其中也不乏精彩的片段,但更多的悲壮不能不引发我们反思。
  据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7.5年,从品牌塑造周期来看,7.5年还刚刚是一个品牌的成长期,然而却过早“壮志未酬身先死”。据统计,1995年国内家电品牌有200多个,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20多个了,短短5年间90%的品牌夭折。许多行业的知名品牌如秦池、爱多、春都、太阳神、霞飞、威力、孔雀、三株、旭日升、健力宝等“各领风骚两三年”,最终却都融人到品牌流星雨中。
  品牌在中国成为风行营销词已逾10年,品牌建设的呼声在中国也风起云涌。然而,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领悟品牌建设之道,更谈不上打造国际品牌,甚至许多知名品牌在品牌管理上也犯低级错误。
  为什么中国品牌生命力这样脆弱?中国品牌同世界品牌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把脉中国品牌,我们诊断出如下六大差距:
  差距一:品牌意识淡薄,“短视”现象严重
  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然而,中国缺少真正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甚至许多销售额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都无法清晰地回答创建一个长寿强势品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赛迪顾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品牌贡献率只有22%,大大低于国际企业87%的平均水平,“价格”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动力指标。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企业品牌力不足的处境。
  中国企业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企业自身贪图眼前利益的“短视”。
  在目前中国崛起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老板及营销团队都一直矢志不渝地把产品销售当成品牌经营。认为产品销售量上去了,市场占有率有了,品牌也就做好了。老板们心里明白,销量关乎企业利润,关乎企业生存,而品牌管理听起来好听,但见效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企业更关心的是搞定经销商、进店、促销、降价,宁愿年薪百万聘一个销售总监,也不愿月薪几千请一个品牌经理。这种肤浅的品牌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热衷于价格竞争、广告狂轰、促销等“短视”行为。我们不难看到,中央电视台历届广告“标王”都是本土品牌。
  有些企业虽然也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当碰到销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相矛盾的时候,它们往往去抓销量,企业生存的压力导致它们很难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品牌的追求。
  其实品牌经营与产品销售是两个概念。产品销售帮助企业实现短期、当期利益,但难以保证或兼顾企业未来,而品牌经营则同时经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企业长远的利益源泉。
  综观世界上那些卓越品牌,它们在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品牌发展历程中,无不把品牌建设放在战略高度,一切以品牌为核心,这正是它们能够成功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品牌之殇
第一节 中国品牌的困惑
第二节 中国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第三节 放飞世界品牌的梦想
专论 从国产手机全线亏损看品牌和销量的辩证关系
案例解析 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
案例解析 红旗:品牌错位下“神坛”
专论 地震危难见真情,请支持中国品牌

第二章 品牌战略
第一节 品牌战略——企业战略的核心
第二节 品牌战略——本土企业的“软肋”
第三节 品牌战略制胜的“七步棋”
案例解析 三星腾飞秘诀:卓越的品牌战略管理
案例解析 宝洁制胜的秘密武器——“四色球”
专论 品牌管理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定位
专论 本土企业品牌经理现状的忧思
专论 从脑白金的崛起谈中小企业的品牌之路

第三章 品牌灵魂
第一节 走进品牌灵魂深处
第二节 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的法则
第三节 恒久不变的品牌核心价值
第四节 本土品牌核心价值的硬伤
案例解析 诺基亚的成功之道:聚焦品牌核心价值
案例解析 哈根达斯:卖的不是冰淇淋,而是梦想
案例解析 霸王洗发水缘何霸气冲天
案例解析 诊断茅台

第四章 品牌识别
第一节 诠释品牌识别
第二节 规划品牌识别的误区
第三节 品牌识别的时空管理
案例解析 谭木匠:“小木梳”做出“大文章”

第五章 品牌架构
第一节 解析品牌架构
第二节 品牌架构的模式
第三节 探寻品牌架构设计的规律
案例解析 多品牌的差异化生存
案例解析 ThinkPad和Lenovo能交相辉映吗

第六章 品牌资产
第一节 品牌资产内涵
第二节 提高品牌知名度
案例解析 借力央视《绝对挑战》,“创佳”扩大品牌影响
第三节 提升品质认可度
案例解析 三星笔记本赢在品质
案例解析 解读《安利品质宣言》
第四节 培育品牌忠诚度
案例解析 泰国东方饭店成功的秘诀
案例解析 数据库营销助甲骨文赢得中国市场
第五节 创造品牌联想
案例解析 尊贵联想的终极目标:劳斯莱斯
案例解析 提到冰箱,首先想到海尔

第七章 品牌延伸
第一节 品牌延伸是把“双刃剑”
第二节 品牌延伸的规律及原则
第三节 品牌延伸,该出手时就出手
案例解析 娃哈哈品牌延伸之路的反思
案例解析 莱阳“一枝笔”为何终成“败笔”

第八章 品牌传播
第一节 传播给品牌插上翅膀
第二节 冲破广告的迷雾
案例解析 低成本做广告的奇招
案例解析 恒源祥广告,何苦效仿芙蓉姐姐
第三节 获取品牌代言人的峰值
案例解析 洁尔阴请张柏芝代言的败笔
案例解析 耐克寻找乔丹之后的新生代英雄
第四节 品牌传播的聚焦之道
案例解析 雅客V9快速启动市场的营销魔方
第五节 事件营销的魅力
案例解析 文化盛宴:“创维-华帝新农村影院工程”
案例解析 事件营销,“神六”、“神五”为何冰火两重天
案例解析 剑南春:《大唐华章》演绎品牌文化

第九章 品牌创新
第一节 老化是品牌的宿敌
第二节 创新是品牌的“活力源泉”
第三节 品牌创新的风险管控
案例解析 宝洁创新成功的法宝:让消费者决定创新
案例解析 “变脸”让麦当劳更年轻

第十章 品牌危机
第一节 品牌危机初探
第二节 品牌危机的管理
案例解析 分众传媒“短信门”危机公关很幼稚
案例解析 强生妙手化“危机”为“机遇”
案例解析 肯德基化解“苏丹红1号”危机

附录:品牌对话
“和其正”能否与“王老吉”共分一杯羹
如何塑造企业家品牌
遏制和防范企业合资中的商标权流失
终端真能“为王”吗
借力外脑,要“鱼”更要“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品牌如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