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框架结构
2 市场一体化指标、地区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
2.1 市场一体化指标的构建与测算
2.1.1 引力模型与商品市场分割
2.1.2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相对价格差法的市场整合程度测算
2.1.3 相对价格方差法与市场一体化程度
2.2 地区对外开放、区域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2.2.1 区域商品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与检验模型
2.2.2 估计结果与解释说明
2.3 小结
3 对外开放与技术溢出效应
3.1 跨国公司R&D溢出效应及其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分析
3.1.1 研发的区位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
3.1.2 地区生产率与跨国R&D区位选择
3.1.3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3.1.4 地区生产率和跨国R&D的相互影响与地区间溢出
3.2 出口贸易与国际研发溢出
3.2.1 研究进展
3.2.2 “出口中学”效应与研发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与数据说明
3.2.3 国外研发通过出口贸易影响我国出口企业技术进步
3.3 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3.3.1 研究综述
3.3.2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进步
3.3.3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3.4 国外创新网络技术外溢效应检验
3.4 FDI对我国技术劳动相对就业和相对收入的影响
3.4.1 研究进展
3.4.2 国际资本流动与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理论分析
3.4.3 变量构建与计量模型设定
3.4.4 数据说明
3.4.5 FDI就业效应与工资效应的实证检验
3.5 小结
4 城市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的协同效应
4.1 中国城市工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
4.1.1 研究进展:城市集聚经济的机制和实证研究
4.1.2 工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机制
4.1.3 城市工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描述统计分析
4.1.4 中国城市非农业劳均产出和产业集聚联立方程估计
4.2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效应和内生集聚
4.2.1 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进展
4.2.2 上下游产业集聚理论与模型
4.2.3 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4.2.4 联立方程的回归估计与结果说明
4.3 小结
5 我国地方经济一体化与各级城市间相互作用
5.1 城市增长极——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5.1.1 扩散与回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
5.1.2 非农业经济增长空间计量联立方程模型
5.1.3 实证检验数据说明
5.1.4 计量经济模型估计
5.2 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
5.2.1 中心地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5.2.2 中国市县经济增长的测度和计量模型
5.2.3 全国各市县空间滞后数据处理和其他数据说明
5.2.4 中国各级市县GDP、就业和资本增长联立方程模型估计
5.3 案例分析:中原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回流作用
5.3.1 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5.3.2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空间计量联立方程模型
5.3.3 数据说明与变量计算
5.3.4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空间计量联立方程估计与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结语
6.1 本书的内容和贡献
6.2 主要结论
6.2.1 我国“市场分割”呈下降趋势,区域市场对内开放与区域经济互相促进
6.2.2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国际贸易和FDI是获得外国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FDI提升了我国技术行业的相对就业和工资
6.2.3 我国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初步协同效应,地区内经济一体化亟待统筹规划
6.3 实现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发展的途径和举措
6.3.1 深化对外开放,拓宽技术引进渠道,利用外资提高我国就业结构和收入
6.3.2 利用内生集聚经济效益调整地区和城市经济结构
6.3.3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技术扩散吸收速度,为承接国际技术、产业转移创造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开放型经济研究丛书:中国对内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总结市场一体化的各类指标,并从总体上分析国内各省区市场一体化状况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二,从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外技术和资本出发,研究跨国公司研发的溢出作用和跨国研发区位决定因素、外资对国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等;其三,在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分析城市经济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根据新经济地理上下游产业协同分布理论检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其四,在总结集聚经济、增长极和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研究不同等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并采用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