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模型把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农业为中心的不发达经济。农业部门内部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
第二阶段:二元结构的发展中经济。工业部门吸收边际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短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贸易条件变得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这是经济成长中很关键的阶段,主要在于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第三阶段: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被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经济进入商业化过程,农业被资本主义化了,农业和工业中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
(二)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几点评述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的提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7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盛誉之下,一些学者也对二元经济论提出了冷静的反思与批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易斯模型存在两个基本的缺陷:一是忽视了农业部门的作用,把它与其他传统部门一道看作完全被动的单纯剩余劳动力的提供者,其理论前提暗含着对传统农业部门发展的抑制条件。二是对现代部门的储蓄一投资一就业扩大之间的联系看得过分简单,忽视了现代部门投资的技术倾向。这两个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被费景汉和拉尼斯所修正,其中的前者直接成为“费一拉尼斯”模型的出发点。
第二,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力的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