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笔者对有关收入分配的一般性文献、关于中国收入分配的文献以及关于二元经济结构的文献中比较重要的一些文章做了扼要的综述。
第二章从城乡、地区和城乡内部各收入阶层三个角度,研究1978-2007年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笔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使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对各类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与分解。研究的结果表明,1978-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解释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解释力,则远在其次。就城乡内部而言,城乡各自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但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始终大于城镇与城镇之间;就地区内部而言,各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但西部的收入差距大部分时期都大于东部和中部;就城乡内部各收入阶层而言,各阶层间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但城镇内部各阶层间收入差距的拉大,要比农村内部严重得多。本部分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我国1978-2007年收入分配的状况、变动及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作全面的统一的定量分析,并为下面就我国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第三章在二元经济模型的框架下,讨论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笔者以基尼系数做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先在二元经济模型下讨论城市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农村有效劳动力占农村初始劳动力的比重、城市资本劳动比、农村资本一有效劳动比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等关键变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发行、使用和本金偿付三个环节,讨论公债对这些关键变量的影响,从而导出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笔者简要说明了该二元经济模型及其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笔者认为,在本文的二元经济模型下,根据我国1978-2007年经济、人口和公债的状况,我国公债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会起到推动作用;不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过了临界比例,公债投资的重点方向转向农村,公债将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四章就我国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笔者将收入分配分为名义收入的总体分配状况、名义收入的城乡之间分配状况、实际收入的总体分配状况和实际收入的城乡之间分配状况四个方面,分别考察公债流量和公债存量对这四个方面分配状况的影响。笔者以基尼系数为被解释变量,以公债依存度和中央公债依存度作为公债流量的指标,以公债负担率作为公债存量的指标,选择一系列控制变量,对公债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哪个方面的收入分配状况,公债流量和公债存量规模的扩大,都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有正的影响。不过,二者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不尽相同。以公债依存度和中央公债依存度为指标的公债流量,与收入分配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我国目前可能正处于其左半段上;而以公债负担率为指标的公债存量,则与收入分配呈正的线性关系。本部分的研究,可视为就公债本金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而第五章则考察公债利息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作用。
第五章就我国公债利息支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考察。文章首先通过一个简单模型,探讨哪些因素决定了公债利息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然后,以2002年为例,对我国国债利息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际考察,并对2003-2006年的情况做了完整的分析。最后,笔者运用模型得到的结论,对考察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和说明。笔者认为,公债利息支付带来的收入分配格局,取决于各收入阶层持有的国债份额的相对大小以及各自承担的税负的相对大小。因此,该收入分配格局是将税制结构和公债的债权人结构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就我国而言,2002-2006年,我国国债利息支付有利于收入相对较高的阶层,而不利于收入相对较低的阶层,其原因正是因为收入较高的阶层持有了较高的国债份额,而负担了较低的税收份额;相反,收入较低的阶层持有的国债份额较少,而负担的税收份额却较高。
第六章为结语。在这部分,笔者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内容、结构和结论,明确了本研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贡献,并提出了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