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73122
  • 作      者:
    鄢一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鄢一龙,1976年生,福建永泰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博士后,供职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参与国家“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获得有关部门好评,与胡鞍钢教授等合作出版中文合著3部,并出版英文版本、日文版本、繁体字版本各1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2003年MPA全国联考第一名,获叶叶琴优秀MPA奖、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光明日报》2011年度十佳图书奖、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获中国社科基金等资助。
展开
内容介绍
  《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执行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为研究对象。《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4章对五年计划中央地方目标的匹配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五”以来,中央与地方趋于激励相容。第5章构建了五年计划绩效指数,对我国的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计划的绩效明显高于计划经济时期,到“十一五”时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中国“例外”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历史上的国家例外论屡见不鲜,罗马、大不列颠、俄国、美国等国家当其中心感达到顶峰时,都曾宣称它们的民族和国家是上帝的特殊选民,负有和其他国家民族不同的特殊的伟大使命。
  中国的例外论不同于西方文明中一再出现的例外论,中国无意输出自身的模式,无意成为世界的救世主。中国例外论是对于掩盖在“普适模式’’表面下的西方中心论的反抗,世界上并不存在抽象的普适性,有的只是不同具体对象之间的共通性。②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所谓普遍适用的规律恐怕也是子虚乌有的,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对于“规律”的反作用,离自然科学越远的学科③,离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规律也越远。①比共通性更重要的是独特性,每个国家可以也应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道路。这种对自身独特性的坚持对于一个国家的成功至关重要,如同邓小平所总结的:“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②
  我们说到中国例外论的时候,是指两个“例外”:一是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国家所谓“普适模式”的独特道路;二是这种独特性构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话语体系的“普适理论”的例外事件。
  中国的五年计划是舶来品,它是20世纪中叶全球国家工业化大潮流的产物,并随着20世纪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五年计划又是世界计划史的“例外”,与世界大多数发展计划大起大落的历史轨迹不同,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五年计划之路。③
  ①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1~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②用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话说,这些概念是特殊性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如果你观察它们,你将看不到什么全体所共同的东西,而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看到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的网络0”参见〔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47~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③也许我们可以按照与自然科学的亲疏远近拟出社会科学的一个序列: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五年规划的中国“例外”
一、发展计划的兴衰
二、中国“例外”
三、话语的回归

第二章 大论争:国家计划之手
一、“先知马克思”
二、乌拉!“斯大林模式”!
三、“社会主义计算”可能吗?
四、“玩资本主义游戏”
五、适应性效率问题
六、言之过早的“历史终结”

第三章 目标治理
一、西蒙的火星人
二、公共产品的知识属性
三、目标治理
四、治理成本最小的路径
五、含义

第四章 以目标治理推动发展
一、作为发展方法论的五年规划
二、新长征:四个现代化
三、新概念:小康社会
四、新世纪:迈向全面小康

第五章 目标统制:五年计划的错置
一、目标统制体制的形成
二、大推动的“一五”计划
三、“收与放”的悖论
四、知识运用的紊乱
五、中国的独特性

第六章 目标治理:五年计划的重塑
一、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
二、微观领域的去计划化
三、五年计划的重塑
四、看得见的规划之手

第七章 中央地方目标治理
一、目标制定的“纵向民主”
二、目标函数的耦合
三、南辕北辙效应
四、两只手与两个积极性

第八章 目标治理机制
一、国家MBO:层层传递的行政压力
二、严厉“父爱主义”:选择性软预算约束
三、改变游戏规则:制度调整
四、集中资源办大事:以项目为抓手

第九章 目标治理与自觉的适应性
一、务实主义与自觉的适应
二、五年规划的目标调适
三、自我纠错:大跃进的教训
四、自我强化:意识形态僵化与政策跟风
五、实践反馈机制:评估与调研
六、绩效评价:五年计划的学习曲线

第十章 自觉之治
一、盲目性危机:马克思批判的幽灵
二、中国经验的意义
三、走向自觉之治

附录Ⅰ 目标治理数理模型
附录Ⅱ 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定量评估
附录Ⅲ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干预-—-基于能源强度的检验
附录Ⅳ “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及实现情况
附录Ⅴ 图、表、专栏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