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银行作为市场的创造者为环境服务
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背景的银行在国内或国外贷款的项目的环境问题,在一定层面上形成了银行在国际上的声誉参见环保总局官方网站。 。在我国,目前仅有两家政策性银行要求客户遵守环境法,即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采纳环境融资标准。
但我国已经出台了与金融机构贷款相关的环境要求。“十一五规划”对环境友好项目的要求可能会体现在银行监管的融资规范当中,如在信贷程序上,用较高标准的环境融资标准来审贷Michelle ChanFishel, Friends of the Earth,US, Bank Track, Time to Go Green,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hinese Banking Sector, May 2007 。
第一,通过绿色信贷,银行和环保领域建立起初步的合作。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就提出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投资于重污染行业要进行环保核查。2007年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应用到我国的污染减排。该政策发布后,各地方的金融系统和环保部门都相应联合出台了有关绿色信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在 “绿色信贷”出台后,一批环境违规企业,遭遇信贷限制。继联合发布绿色信贷后,银监会又于同年7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控制“两高”项目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并根据借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金融业已经成为控制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国金融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环保责任。
中央银行也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该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以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大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和完善直接融资产品,多角度拓展节能环保企业的筹资渠道,降低其筹资成本。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运用金融手段控制污染。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手把环境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
中国工商银行已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建立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对法人客户进行了“环保信息标识”,初步形成了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工行现有贷款余额的近6万户法人客户中,已有约47万户录入了环保信息标识。
而国家开发银行严格控制向“两高”行业贷款,并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环保贷款发放额年均增长356%。到2007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环保项目贷款有300亿元。
所以要充分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环保信贷准则——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则”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 及其主要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污染行业信贷指南。既引导银行投资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又限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的信贷。要研究划分企业环境违法和环境风险等级,更好地为银行评贷审贷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率先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公司的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环保标签。这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具有杠杆效应和掌控利益传导机制的行业来说,其责任更不仅仅是让自己的经营与运行更加绿色,还应承担起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来更广泛的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责任。
第二,引导资金投向低碳产业中的新技术和新市场。
第一点所述的国内环境政策对银行贷款的要求仅是一种“堵”的政策,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在环境服务领域成为一个清洁生产、低碳产业发展的市场的创造者和开拓者,发挥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
资金流向决定了新行业的扩张和新技术的开发,金融业对整个经济运行提供了动力,对整个经济的运行起到杠杆作用,决定资金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积极寻求环境定价机制,落实社会和环境责任方面,金融业承担着非同寻常的角色。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不仅自己要在日常运行中实现环境友好,在其运用资金推动环境保护方面也要有所作为。这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共识,也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投资于环境产业正日益为金融业所关注。金融业越来越认识到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向这些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刺激了清洁能源与效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也为中国的金融业更来了很多机遇。为了完成中国政府20%的节能指标,中国需要近万亿人民币的节能投融资。节能潜力和能效投资市场巨大。《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果的比重在2010年要提高到10%左右,这将为能效产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
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把可能增加的成本和风险通过创新机制进行规避和转移。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制度刚刚起步,只能用限制贷款这种单一途径,需要大力开发环境相关的金融产品,高层次地实践社会责任,不能只盯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还需要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在社会和环境责任方面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
譬如,中国的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开发适合中国的能效融资项目并作为合作伙伴。兴业银行看到其中的品牌和市场价值,经过9个多月的谈判,双方2006年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这让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贷款涵盖的项目包括:水泥窑炉余热发电、炼油厂乙烯处理、生产线余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压差发电等领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55.5万公吨。
对兴业银行而言,由此迅速积聚了巨大的品牌价值,而与IFC达成的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也刺激了其市场扩张的信心。
碳金融是兴业银行推出能效贷款领域之后的新设想,能效贷款并非只是提供信贷产品,而以节能减排行业的供应链为对象,除了向节能减排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外,还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并且帮助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企业发现碳交易价值。继兴业银行之后,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工行、建行、国开行与招行等也开始与IFC进行谈判。
具体而言,银行可以发挥自身在投资环保项目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注重使用可持续环保设计方案的房地产项目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包括获得权威机构颁发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房地产项目,节能效益明显提高的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倡导的“棕色土地”(Blown Land)再开发计划,有利于推动理性增长模式(Smart Growth)项目,以及能源税收抵免项目等。
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要把握这次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和成为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千载难逢机遇。
第三,学会像跨国大银行一样去思考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BankTrack, Time to Go Gree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hinese Banking Sector, BankTrack, 2007。
以美洲银行为例。该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走在世界各银行前列。它是《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重视环保效益的企业之一。它承诺在2009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减排9%的目标;新建办公楼注重环保设计获得美国权威机构绿色建筑认证;推出奖励措施,鼓励全美18.5万员工购买清洁燃料汽车(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员工补贴3万美元)等。美洲银行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计划3年内购买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发行的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的会员,并将加入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和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它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的控股股东气候交易公司(CLE)成立了一家合资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该公司,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该行扩展其现有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向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3家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形成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
美洲银行上述措施被视为该行开发碳排放信用交易平台战略的重要步骤,意味着该行将在不断成长的排放交易行业中扮演十分活跃的角色。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3月开始,美洲银行计划用200亿美元来实施其10年环保倡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目光瞄准世界碳交易市场。该倡议旨在通过贷款、投资、慈善投入和创造新产品及新服务等手段,刺激公司客户开发可持续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现有环保技术的应用和能源效益的提高,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美洲银行向参与排放物净化市场、发展节能、低碳或低排放技术的公司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提高碳信用交易能力,帮助客户通过现有市场机制和新兴市场机制增强获取碳排放的能力;对创造和应用可持续环保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公司给予优先贷款。
美洲银行还对购物时注重环保效益的个人客户,推出环保信用卡等新产品。这种信用卡加入了环保激励措施,将刷卡消费收入用于资助投资温室气体减排工程的环保组织;鼓励现有持卡个人将积分奖励捐赠给投资温室气体减排的环保组织,或使用积分购买环保商品。
此外,美洲银行还设计了绿色购房按揭项目。对购买符合美国“能源之星”标准住宅的个人提供房屋按揭优惠利率或减免1000美元的利息和环保房屋净值贷款。对使用维萨卡房屋净值信用额度抵押贷款的客户,在起始阶段,银行每年为致力于土地保护和碳截存的非盈利环保组织捐款,然后视情况逐渐扩大覆盖范围。
美洲银行为林业投资提供解决方案。推出符合权威机构规定的森林保护标准的专项投资管理解决方案,重点考虑再造林工程、野生动物管理、碳截存系统开发和支持等项目。
上述案例说明,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将融入全球金融行业发展主流,与世界金融业巨头共舞。当今世界金融业的走向也将是中国未来的金融业的方向,他们的未来也就是中国金融业的未来。环境给金融业的挑战与机遇已经摆在了世界金融巨头的面前,中国的金融业必须清醒深刻地认识这一点。
第五,把环境责任作为发展战略内容。
随着中国企业和与之相伴的资金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金融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更加环保的投资发展发向,更加绿色的自身管理既是国际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必然要求。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国一些银行已经走出了有益的一步。如中国民生银行与9个国家的24个金融机构一起签署了《有心者胜—连接金融市场与变化中的世界》报告。上海商业银行也将保护环境写入了自己的公司章程。
关于银行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表6.5,见本章末)。
如前所述,国际社会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投资回报的利益增长点。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到这一趋势并融入国际社会金融业的主流、共同担起责任面对潜在的风险。当国际社会已经承认金融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时,若游离于主流之外,将会随时面临投资门槛,给资金的经营带来风险。而当众多的金融机构已经率先进入责任机制下的新利益增长市场后,未进入的金融机构将丢失市场、错过机遇而给未来的资金效率带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