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4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7024
  • 作      者:
    高民政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4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创办,秉承学术本位原则,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学术研究信息,汇聚学术研究力量,以推动军事政治这的不断发展为使命。全书分为特稿、专论、短论、综述、动态、书评、专访、资讯等板块,内容涉及党政关系、军事历史、外军动态及军事政治学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向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 中观层次“人与武器”的有效结合
  军事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是根据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索研究新的作战理论、原则和方法,以求在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不能单纯追逐所谓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的宏大叙事,因为战争的成败只能通过实践结果来检验,如果那样的话,实践结果就只能是——“中国人敌外国人不过以纸上言语,真可谓纸上王国矣”。①同时,也不能以偏概全,以微观的个别性的经验来作为战争指导思想,其结果也只能落入机会主义的泥沼。
  军事现代化发展并不单纯是军事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而对“人与武器关系”的认识既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军事学视野,也不能囿于纯粹的哲学思辨。钱学森就曾指出,“仅仅从整体性研究,只靠宏观经验,得到的认识恐怕只能是定性的,或按毛泽东的说法是感性认识。若到此为止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深入下去用还原论的方法进行分解,又丢掉了系统性、整体性,所以我们说还原论的方法也不行。因此,要搞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这一唯一可行的道路”。②放之于中观的逻辑层次,先进的人们必然掌握和使用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实现战斗力的有效生成,是在实现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基础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军事现代化涉及军事建设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方面,它有赖于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及体制编制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要求军事思维水平的整体性飞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③战斗力的构成包括人、武器及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等构成要素。军事现代化的飞跃不仅依赖于人、武器的根本变革,而且更加依赖于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上的重建。
  因此,军事现代化不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变革,不是“单项冒尖”“单骑突进”,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整体综合性的革命性变革。单纯武器装备的更新或者单纯人的军事技能的跃升,虽然可以在局部得到军事效能的提升,但不能获得整个军事效能质的飞跃,战斗力的有效生成必须依赖于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
  四 小结
  毛泽东认为,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军事思维上的唯心主义和机械论的倾向,是形成一切错误军事实践的根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人”和“武器”在不同的层次内涵和外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也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把握思维的层次性对理解“人与武器关系”并指导军事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微观层次上的战争制胜因素,不能取代宏观层次的军事指导原则;宏观层次的军事指导原则,也不能取代微观领域的战争制胜因素。军事历史上简单沿用以往的军事指导原则或者战争制胜经验,去指导现实的军事斗争,都是以严重失误乃至失败而告终的。对于这个问题,只有站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正确理解“人”在军事现代化中的决定地位,合理看待“武器”在军事现代化乃至整个军事活动中的作用。在军事实践中,人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不会改变,只是在军事理论上的不同思维层次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①它的实质就是把特定思维层次下武器的关键性作用,无条件地加以扩展、夸大的结果。
  ……
展开
目录
·特稿·
辩证看待恩格斯技术决定战术的著名论断【刘戟锋 刘杨钺 赵阳】

·专论·
军事哲学视域下“人与武器关系”的思维逻辑【范彬】
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新世纪中国国家安全观【张磊】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武装力量的内敛式发展【陆旸】
美军战略领导力培育的文化向度【李丛禾】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军事战略探析【顾伟刘盛捷】
军队意识形态的结构与政治传播【刘明涛】
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吴彬】
新形势下军队政治民主的创新思考【朱纯辉】
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党的战争指导艺术【时刚】
试论军人积极政治心理预期的构建和强化【苗润奇】
从军事文学中汲取战斗精神——浅析用军事文学培育官兵战斗精神【徐洪刚代攀】
外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审视——基于美、俄两军的实证考辨【李威】

·时评·
军政关系评价下的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考察【薛海玲】

·短论·
战斗文化催生战斗力的路径探析【朱乐】

·综述·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经受考验和战胜挑战的根本保证——南京政治学院团政委政工研究班研讨课的基本结论【王永强】

·书评·
战争根源的再探索:基于三种意象的层次分析方法——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评介【周骏】

·动态·
美国军事文化必须要改革吗?——约翰·希伦的观点介绍【王红宇】

·专访·
让哲学为军事变革导航——访著名军事技术哲学专家刘戟锋少将【石海明张煌】

·资讯·
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研究论文索引(二)【韩洪泉】
《武装力量与社会》2013年10月号目录【范彬】

·稿约·
征稿启事【《军事政治学研究》编辑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