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37204
  • 作      者: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军中将校担任撰稿,史家负责指导审校,历21年而成的一部战争史巨作。
  ◎军方专家,俱久历战火、将校之选,史家当中,钱穆、王云五、姚从吾、黎东方、陶希圣、蒋复璁、陈致平等名家悉数效力。囊括全台湾史家、军事一流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
  ◎18巨册,500万言,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
  ◎历经4个版本,见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
  ◎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一次对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盛大回眸与全面检讨。
  ◎一部沟通历代典籍、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
  ◎一部中国两岸军方都大量分发军中将校、用以提高官兵军事素养的恢宏之作。
  ◎一部继承中国战略思想,可用以指导军界、政界、商界精英的奇书。
  ◎一部抹平普通读者、各界精英阅读习惯差异的作品。
  ◎一部每一页都是中国前人智慧总结的书。
  ◎台湾陆军上将蒋纬国,三军大学校长、陆军上将徐培根,亲笔作序。
  ◎中信出版社2013年重磅巨作。
  ◎将星荟萃,史家云集,强大的作者阵容:
  编纂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徐培根 (陆军上将)  皮宗敢 (陆军中将)  罗列 (陆军上将)
  刘安祺 (陆军上将)  余伯泉 (陆军上将)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将纬国 (陆军上将)
  编委会委员:许朗轩 (陆军中将)  朱嘉宾 (陆军中将)
  总编纂:李震 (陆军上校)
  审校委员:姚从吾 (历史教授)  蒋复璁 (历史教授)  徐道邻 (历史教授)  宋晞 (历史教授)
  陈致平 (历史教授)  夏德仪 (历史教授) 刘光 (陆军中将)  张傧生 (历史教授)
  方豪 (历史教授)  黄大受 (历史教授)  许朗轩 (陆军中将)  杨家骆 (历史教授)
  李方晨 (历史教授)  赵铁寒 (历史教授)  黎东方 (历史教授)  萧一山 (历史教授)
  修订委员会:
  主任委员:蒋纬国(陆军上将)
  指导委员:钱穆(历史教授)  王云五(历史教授)  陶希圣(历史教授)  蒋复璁(历史教授)
  黄季陆(历史教授)  方豪(历史教授)  屈万里(历史教授)

展开
作者简介
  台湾三军大学,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2000年再次改名“国防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元》讲述蒙古崛起、铁木真称汗、蒙古扩张和元朝建立、统一中国时期的战事。起于蒙古崛起前东亚高原之一般形势,迄于元统一后平定内部之争各战役。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本书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本书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本书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本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本书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本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本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本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本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本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本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本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本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本书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本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本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本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本书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 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本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本书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本书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本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本书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本书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相关视频请点击:
展开
精彩书评
  研究中国全部历史,若只求其兴衰之道,则不免偏于政治与军事之细节,而忽略其政治思想之弘大;若只求其文化之弘大,则不免驰骛哲理,形成高远之政论,二者皆未能阐明民族精神之所在。……战争本为当时政治之一部份,因之从事于各代政治作深一层之研究。历时数载,涉览载籍至数百十种,浸润既久,逐渐发见中华民族所以历久永存之理。深信此理不仅为中国历史之宝典,抑且可为世界人类和平永处之药石。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军二级上将 徐培根

  本书系综合记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存发展之战争史,为“三军大学”奉蒋公手令所编纂。……以阐扬中华民族坚强之奋斗潜力与立国精神,并融汇与启发中国之战争思想及战争艺术,用意至为深远。
  ——《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军二级上将 蒋纬国

  18卷本《中国历代战争史》有许多后出著述不及的长处,其作者军事素养深厚,有的还颇富指挥战争的实践经验。他们在认真分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战前战略态势,双方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战法,战争进程及成败原因的分析较全面,认识较深刻,颇能“言人所不言”。
  该书战略分析层次清晰,注重创新性。战略分析通常可以分成对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和具体战争计划与实施方案等不同层次,上一层战略制约着下一层战略。本着这一认识,《中国历代战争史》对每一历史时代都有高屋建瓴式的总体叙述,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当时的战略格局、参战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对参战各方战略加以分析,就如同层层剥笋,有很强的说服力。
  该书能在大陆地区正式出版,并以横排方式适应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将会对大陆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促进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颇有助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 刘庆

  专业军事人员与权威历史学家的联手,是本书质量的最大保障。前者保障了“战争”研究的专业性,后者保障了“史”的底蕴。
  ——知名历史学者、《布局天下》作者 饶胜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蒙元开国前东亚高原之一般情势
  第三节 蒙古开国始祖铁木真
  一、铁木真之家世
  蒙古成吉思汗,《元史》称之为元太祖,名铁木真,出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源肯特山以东游牧地,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族中。其父名也速该,是孛儿只斤部落之首长,曾常与其族泰亦赤兀部争权势,又曾被邻近其他蒙古部落奉为盟长。唯因内部人事不和,故未得称汗。其与西南邻部克烈部长膜忽里勒(即后来之王罕)友善,并曾助克烈部平定内乱,逐除外患;亦曾与克烈部助金国战争,而受金国调遣,更曾为族长报仇,进攻塔塔儿部,又曾与金国作战。及也速该盛年为仇人毒害而死,其所管蒙古本部,因其子铁木真年方一十三岁,未必即能统驭部众,同时又受其族(泰亦兀部)引诱,故多纷纷弃其寡妇孤儿,改投强盛之邻部(泰亦赤兀部)。
  铁木真之母诃额伦夫人,东胡宏吉剌别部斡勒忽纳特部人,世居坚河(即今兴安省根河)流域,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之弟也客赤列都,曾娶之为妻。因自母家随婿归还贝加尔湖西畔之蔑儿乞部,途经斡难河(今鄂嫩河)时,适也速该放鹰见之,羡慕此新妇姿色美丽,即召其兄捏坤太石、弟荅里台斡赤斤、率众同往追赶。及至,即逐走其夫,掳诃额伦而归。也速该遂以诃额伦为妻,因而生长子铁木真、次子拙赤合撒儿、三子合赤温、四子帖木格斡赤斤,后又生一女名帖木仑。
  铁木真之叔曾祖俺巴孩,为其东邻塔塔儿部所俘,缚送于金朝。金用治叛逆之刑,钉死于木驴之上。蒙古诸部以此,常与金人及塔塔儿部为仇作战,相杀十三次,未能报仇。1155年二月,也速该率众又往攻塔塔儿部,俘塔塔儿部小头目二人,其中一人名铁木真。凯旋之时,适闻其妻诃额伦产子,蒙古人习惯,常以初见之人或初闻之事为新生儿命名,故也速该为纪念此次武功,特命名其新生长子曰铁木真。
  铁木真十三岁时,随父往舅家宏吉剌部乞婚,中途遇见宏吉剌部人特薛禅;特薛禅奇铁木真之貌,认为眼明而有光,乃邀其父子到家中,将女儿孛儿帖许字之。也速该亦以特薛禅见多识广,可以为师,乃留其子铁木真于特薛禅家,令其历练学习,而自己独归。不幸途中遇塔塔儿人,忆及前仇,乃暗置毒药于食物中毒杀之。临死之前托其妻子于晃豁坛部察剌合老人之子蒙力克。蒙力克,遂成为铁木真之后父,忠心辅佐幼主,至于成立。
  铁木真另有同父异母之兄弟二人,一名别克帖儿,一名别勒古台。别克帖儿年与铁木真相若,有力而狡黠,常凭力气以欺侮铁木真,铁木真设计除之,别勒古台则始终效忠无亏。
  二、铁木真之幼年时代
  当铁木真出世时,曾多方获得蒙古社会贤达,及蒙古老人之匡辅与教导。
  据《元朝秘史》中记载,老人著名者有四人。即:(1)晃豁坛部蒙力克之父察剌合;(2)兀良合特部者勒蔑之父札儿赤兀歹;(3)巴邻部部长后人兀孙;(4)札剌儿部木华黎之父古温豁阿。此四位老人,不惟具有深心远志,见博识广;亦可以说:铁木真之所以成为成吉思汗,与建立大帝国真正之原因,就是由于此四位老人热心辅导之力。
  据传说铁木真出生时,右手握着髀石般之血块。者勒蔑之父兀良合特部铁匠,名札儿赤兀歹老人,听此传说,即从不儿罕山(即今外蒙古肯特山),背负其打铁鼓炉之风匣,来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右岸迭里温孛答(即铁木真出生地黑山之意),要求看看新生婴儿铁木真,送铁木真一件貂鼠袄,作为见面礼。并声言,他亦新生一子,名叫者勒蔑,将来长大,一定送来充任铁木真之贴己伴当。
  铁木真幼年与常儿同,喜爱听人讲故事,故亦极喜欢与长于讲故事之晃豁坛部察剌合老人、巴邻部兀孙老人,以及札剌儿部之古温豁阿老人结交往还。以是,铁木真记忆中,有着许多国家兴亡,屠杀阴谋,刀俎鱼肉等故事。蒙古语中“特薛禅”为“聪明智慧”之意,所以宏吉剌部人特薛禅,以聪明智慧眼光,于邂逅相遇谈问间,一眼看出铁木真人品非凡,而愿招之为婿,且留在家中,以便仔细教导,使之成为大器。
  晃豁坛部察剌合老人,因喜欢铁木真,因常令其子蒙力克前来照顾他。蒙力克认识卜者豁儿赤,因寻来为铁木真算命。豁儿赤是蒙古各部落中名相术专家,一见铁木真,便说他具有帝王之命,由是常来为铁木真作伴。因此,才使得也速该之安答(盟友之意)突厥克烈部长王罕,很器重铁木真。东方突厥化之蒙古札只剌部王子札木合,特意远来与铁木真相见,与之结为安答(盟友)而去。铁木真由此懂得东胡语言、蒙古语言,以及突厥语言,更听到许多有关东胡、突厥、回纥等各部落间勾心斗角诸事,以及各国兴灭继绝等故事。于是,他认为人类所住居之大地上,不仅是牧场,实在也是战场;不仅是屠兽,也常大批屠人。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民族国家及个人都曾被屠戮。不自努力,便当牺牲,这是铁木真幼稚年代中之想法。(下引见《元朝秘史》卷二)
  铁木真十三岁,在其准岳父家居住未及一月,蒙力克便去接他说:“也速该有病,非常想念铁木真。”便带他回到家中,方知其父已被人毒死。其父之部众已为族中乞牙特、泰亦赤兀等部勾引而去。甚至连孛儿只斤本门近枝人,也都受到胁诱豪夺,欲弃其母子,而投靠强者。晃豁坛部前来探望之老人察剌合,苦劝众人,众人不但不听,反而用枪将老人刺伤。铁木真看见察剌合老人受伤,失声恸哭。其母诃额伦亲自上马,去追赶拐逃者,虽追回一小部分,但回到中途,又皆逃脱。铁木真家中自此空无所有,沦为无产无业之平民。
  诃额伦穷困无食,便到林中拾涩果,到野地挖青麻菜,用作食物,来养活儿女。铁木真将针做成钓勾,领着诸弟到斡难河(今鄂嫩河)钓鱼。又用牛角制成小弓,到山里去射鸟,以奉养其母。幸得察剌合老人及其子蒙力克,时常分送几只牛羊驴马助其度日,得此周济,始得免除风雪时冻馁之忧。
  一天,铁木真与其二弟拙赤合撒儿,同着其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别勒古台四人同去钓鱼。铁木真钓得一尾金鱼,为别克帖儿、别勒古台抢夺去。又一天铁木真射落一鸟,也为别克帖儿抢去。铁木真告诉其母,其母因为是些许小事,只好言劝训之,应当“兄弟和睦,重振家门”等语。铁木真年幼却一味以复仇解恨为重,不知家声为何。乃乘别克帖儿不备,用计射杀之。别克帖儿临死,却不恨怨,而拜托铁木真善视其弟别勒古台。
  别克帖儿既死,其母诃额伦乃严责铁木真,铁木真也自知罪孽深重,痛加改悔!从此,兄弟始同心合力,立志以报部族仇。
  三、铁木真之少年时代
  泰亦赤兀部长塔儿忽台,曾与铁木真之父也速该争为盟长,失败之后,迁怒于寡妇孤儿铁木真母子,而蓄意使之倾家荡产,不留生路。及闻铁木真已长大成人,恐将为后患,想要斩草除根,即领部众数十骑,自斡难河(鄂嫩河)下游之北,南来察看。铁木真知其来意不善,急忙躲藏。别勒古台与拙赤合撒儿,即将幼弟合赤温、帖木格干赤斤、幼妹帖木仑三个藏在崖缝中,然后,他二人折枝断路,据高崖择要与塔儿忽台等互相斗射。塔儿忽台看不起他们,便高呼:“只要你哥哥铁木真,其余的人我都不要。”铁木真在所藏处听得,畏惧,便偷偷上马逃奔到西边山林中去。泰亦赤兀诸人发觉,即跟踪追至林中,因遍搜不获,便将林包围,在密林外监守,围困九天,终于将忍不住饥之铁木真活捉带走。(《元朝秘史》卷二)
  塔儿忽台既捉铁木真,带回泰亦赤兀本部,便用大木枷将他枷困,亲自押着去巡行各部落,以示号令,而威胁各部人必得听从于己,期使众人断绝铁木真将来可当皇帝之念头。在每一营地住过一宿之后,各部自是敢怒而不敢言,塔儿忽台准备在农历四月十六日大会各部首长,共同参观中以处决铁木真。
  四月十五日晚间,泰来乌人令老妇为铁木真理发,老妇暗将头发一团隔在铁木真手腕枷伤处。及夜半人静,铁木真借发团滑力,抽只手出枷,就用枷头,将两个看守者打倒,然后逃出营帐,进入斡难河北岸柳条林中。及听到营中呐喊寻找,心想在此月光亮如白昼中,林中不易躲藏,乃走入斡难河水道中仰卧在水里,只将鼻孔露出水面以便呼吸。
  不久寻找者果然遍搜柳条林,有速勒都思部人锁儿罕失剌,涉经铁木真卧处,独见之,却不作声。待搜索者尽数远去之后,乃独回来,称赞铁木真有急智,劝其速逃。铁木真自念锁儿罕失剌既怀善意,即径向彼乞援。锁儿罕失剌乃与二子一女合作,为铁木真脱枷焚毁之,藏铁木真于羊毛车中。未几塔儿忽台穷搜各帐,到藏车处,锁儿罕失剌又托辞以免搜查。搜者去后,乃使其女合答安为之裹伤,又煮一小羊以赠之,使归寻其母弟。又使二子赤老温(后来为四杰之一)、沈伯(后来成为名将)送铁木真使得复归。
  铁木真逃归旧日居地,其母及诸弟已不在。更循迹追寻,终于在乞沐儿河(今外蒙古车臣汗西北齐母哈河)上源,豁儿出恢山(今名活拉灰图山)以南寻到家人,经此艰难幸得重聚,欢喜无限。同时又惧敌人追迹再来,不敢停留,便相偕南逾不儿罕山(即今肯特山主峰之南),到青海子(亦名阔阔海子,在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上游,今名巴彦乌兰海)水边居住。日夜寻捕土拨鼠以为食,积得数年鼠皮,才得向突厥克烈人马群中换得九匹良马,兄弟们轮流放牧山中,基业始立。
  一天,有泰亦赤兀数十骑又寻至,铁木真躲入林中,来人竟劫八匹马而去。及别勒古台乘马捕土拨鼠归来,即欲奋勇乘马追去,拙赤合撒儿也欲追赶,铁木真因为只余一匹马,兄弟不能同去,乃独自乘马觅踪追赶。北行三日夜,不见失马踪影。第四天清晨,向一挤马奶之少年问路,此少年见其艰苦疲惫,而志向坚决,便请其饮食,并自动为他拣一匹好马,更以他单人独马难以与人战斗,乃不告其父,自愿追随作伴一同追赶失马。上路后问此少年,方知其名为孛斡儿出(后来成为四杰元首)。就在孛斡儿出引导协助下,又追二日夜,得从泰亦赤兀人马群中,赶回自己之失马。他们更联合力量,阻止盗马贼追击。铁木真要分其失而复得马匹之半,给孛斡儿出。孛斡儿出道:“我父仅我一子,所置家产尽够用了。倘要你失马,成何义气?”乃善待铁木真而送之归。(《元朝秘史》卷二)
  铁木真到家之后,便奉母命,顺着克鲁伦河东行,去宏吉剌部寻访特薛禅,以迎娶已聘之妇。他寻到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忽山(皆在今兴安省海拉尔市东)之间,终于寻到。特薛禅大喜过望,即将女儿孛儿帖与铁木真为妻。自己率众送至中途,乃令其妻搠坛率人获送女儿女婿直到婿家。孛儿帖带来一袭黑貂皮袄,要献给翁姑做见面礼物。铁木真想起父亲之安答(盟友)克烈部长王罕,铁木真乃与二弟去见王罕,献上黑貂裘。王罕果然大喜,乃率兵北来送之,并为此义子义妇招聚其已失诸百姓,使之重新成立孛儿只斤部落。铁木真想起孛斡儿出之义气,乃令其弟别勒古台往召之,孛斡儿出欣然来归,作为铁木真第一个忠实干部,未再离去。
  四、铁木真之创业
  (一)铁木真依附王罕(参看附图第二):为铁木真召集百姓之王罕,乃突厥克烈部长,名脱里忽勒,亦一时人杰也。乃曾杀其二弟及数侄以夺得部长地位,又使人贡于金,金封之为克烈王,称为王罕。昔也速该为部长时,克烈部西方之突厥乃蛮部长亦难赤,曾用兵助王罕之叔古儿汗,来攻破王罕,王罕不胜,乃投奔也速该。也速该帮助王罕恢复其国,因而王罕与也速该结为安答(盟友)。铁木真夫妇,既以父执之礼,事奉王罕,王罕感念故友旧恩,因出兵为铁木真恢复其部落首长之地位。
  铁木真既恢复其父业之一部分,兀良合特部铁匠孔儿赤兀多老人便亲自送其子者勒蔑(后为四大战将之一)来,为铁木真作伴当。于是铁木真至此除孛斡儿出外,又得者勒蔑为干部。
  居于贝加尔湖以西以南之突厥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因为也速该曾夺其弟也客赤列都之妻诃额伦为妻,结有仇恨,许久未报。听说也速该之子铁木真已成家立业,乃想报复旧恨,因纠合族中三个部长,率战士三百人,各带预备马匹,兼程南来,以掩袭铁木真新近恢复尚未安定之孛儿只斤部。铁木真等果猝不及防,乃各跨上无鞍之马,逃入不儿罕山之中(即今肯特山)。惟铁木真之妻孛儿帖,及别勒古台之母,因无马可乘,为蔑儿乞人劫去。蔑儿乞人三绕不儿罕山,寻不到铁木真,以为已擒得其妻及庶母,也算报仇解得恨,遂解围而去。
  铁木真侦知蔑儿乞人确已离去,始从不儿罕山中走出。见部众老幼多有被杀,余人逃散,妻及庶母均为人掳去,悲恸之余,便与孛斡儿出、者勒蔑二人等筹思报仇雪耻之策。他们环顾临近各部中,无可能为其助力者,而东南塔塔儿,西方乃蛮部虽强,但自己人望未孚,求人未必得助;度可以为自己助者,惟有东方札亦剌部幼年曾与自己约为盟友之札木合部长,有过“患难相共”盟约。但札木合自承袭叔父基业为部长之后,虽年青有为,深为蒙古诸部所信服,一声令下,万兵可集。惟札木合为人好胜逞强,重视现实。今穷困往求,必为其轻视而拒绝为朋友报仇。故欲得其兵,必须借重外力激将法求之,方能达成目的。
  能激动札木合出兵之法,思考既定,铁木真便带领拙赤合撒儿与别勒古台二弟,西往秃拉河黑林(即今土拉河南),求见克烈部长王罕,商请出兵两万,以便前往邀札木合出兵。王罕久欲北征蔑儿乞,以便立功得财,当即允许。并提出“将出兵两万以为北征蔑儿乞左路军”之诺言。请铁木真派人往约札木合也出兵两万为右路军,更请告知会兵地点及日期。
  铁木真使拙赤合撒儿与别勒古台东往札亦剌部,求见札木合,传达王罕此言,札木合深恐突厥克烈部长王罕独得大功,独获厚利,因对使者曰:“铁木真安答(盟友)之妻被掳,是我族人的奇耻大辱,我必为之雪耻。今三种蔑儿乞人:脱黑脱阿在不兀剌客额儿(今外蒙鄂尔浑河之西);歹亦儿兀孙在干儿寒河(即今鄂尔浑河)及薛灵哥河(即今色楞格河)两河之间,合阿台答儿马剌在合剌亦客额儿(地在今色楞格河之西)。我如帅军自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之南,道出勒豁河(即今哈拉河),是从蔑儿乞天窗攻入也。铁木真安答之百姓,逃来此地者甚多,我可以为之集结万人;他自己起兵万人,合为二万人,将逆着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到孛儿脱罕孛斡儿(地在今肯特山西南)地面,等候王罕。以月圆为期(即是月十五日),共同出兵北征蔑儿乞三部。”(《元朝秘史》卷三)
  使者回报王罕,王罕自然不愿落后,即令其弟札合敢不,领军一万为左翼掩护,自己率兵一万,到孛儿脱罕孛孛斡儿去会札木合。比王罕兵到,而札木合已先来二日,因乃用毛绳拴筏,渡过各大小河川,直捣三种蔑儿乞部落之心脏地带。
  三种蔑儿乞人之诸部长,以为突厥克烈部不会为铁木真出兵,蒙古札儿剌部更不会为铁木真报仇,是铁木真苦思无策,生出妄想,将些不可能之事,宣传出来,以自我陶醉而已,是以各部队毫未做战争准备。及闻河上渔人来报,有大军乘皮筏如潮水般渡河而来,方知不及应战。脱黑脱阿、歹亦兀孙等,各携左右数人,脱身北走,三种蔑儿乞人民六神无主,亦各纷纷乱奔。铁木真与王罕、札木合等率大军自后追击,尽掠其妇孺、牛羊、车马,焚毁其庐帐、辎重,尽力残踏其人民及军队。铁木真又在难民军中,寻得其妻孛儿帖,并俘获蔑儿乞一部长合阿台答儿马剌。别勒古台遍寻其母不见,乃尽杀前绕不儿罕山的蔑儿乞三百人,以解心头之恨。
  (二)铁木真之依附札木合:王罕与札木合北征蔑儿乞,未遇任何抵抗,大获全胜,各满载而归。铁木真因自己旧日百姓,已尽在札木合掌握中,不敢要求分出,乃随札木合东归,依附于札只剌(亦作札亦剌)部,成为札木合麾下之一员。
  在回军途中,铁木真之妻孛儿帖产一子,因行动中无襁褓裹儿,铁木真即用面饼作襁褓裹之,盛在袄袖,载于马上,遂命此儿之名曰术赤,蒙古语犹言“客”也。时铁木真二十三岁,因其失妻将为一年,札木合常以此嘲之,铁木真与孛儿帖但笑而不言,心中却恨之入骨,孛儿帖由是暗劝铁木真离开札木合,铁木真说道:“我们是在多难中长大的,必得有合心而又合力量的人为援助,才能以独立而创建事业。当时战斗在蔑儿乞营中拾得一个五岁小儿,生得眼明有光,穿貂鼠衣,戴貂鼠帽,穿鹿皮鞋,将来可教成有用的人,所以我叫他做曲出,送给母亲收养,作为我的弟弟。我们的术赤生而体壮,哭声大而有力,将来更是有用的人,不要计较别人言语。我十一岁时与札木合结交为盟友,他大于我,惯贪便宜。今居其下,一切只得由他作主了。”于是,铁木真便将自蔑儿乞掳来的金带及良马,俱献与札木合,并说:“听得老人们常言,但凡为安答(盟友)者,便是同一性命般不相舍弃,相亲相爱,同生死,共患难。如今我们重新契合,更当亲密。我留此无用,愿尽数以献安答。”札木合大喜,也将掳自蔑儿乞之金带与铁木真系上,更选许多好马相赠,与之治筵欢饮,醉后同被而眠。
  铁木真依附札木合一年有半,常私下结纳札木合手下诸英豪人物,与之讨论当前局势,研究蒙古人之前途远景,其间便显出自己有救国救民之大志,要建立一个前途光明之蒙古大帝国,使蒙古各部落自由游牧。他这种诱致与交结之工作,在一年半时间中,大有成就,札木合亦微有所闻。一天铁木真全家人随札木合出猎,札木合便探刺着说:“放马的埃在涧下得到帐幕住,可不要将放羊的放羔的都吃到嘴里去呀。”铁木真知其话另有所指,便禁声不言。乃故意落后,将札木合言语告诉其母诃额伦。其母未及回答,其妻孛儿帖即道:“人言札木合好喜新厌旧,怕早已对我们厌了。方才之言,莫非欲图谋我们?我们休再等待了,还是乘夜兼行,善自与之分离的为是。”于是,夜间铁木真率领其众,暗暗离开札亦剌部,沿斡难河北岸向西南兼程而走,想回到其三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以东,其出生之故地而自立为业。(上引见《元朝秘史》卷三)
  铁木真一行人马,行经泰亦赤兀牧地,泰亦赤兀诸人以为铁木真来报仇夜袭,备战不及,乃纷纷逃奔。营地中撇下小儿阔阔出,为铁木真拾得,小儿活泼可爱,也交付其母诃额伦收养,作为自己兄弟。
  (三)铁木真之建号大汗:当铁木真自动离开札木合,这时札木合势力正盛,对之毫不在意。既未追讨,也未派人责问不告而去之原因。当然札木合亦未觉察自己是中别人釜底抽薪之计,别人已把自己一部分干部带走。所以未防范其部属中诸豪族之私自逃奔铁木真,去与铁木真共图帝王之业。比及发觉,为时已晚。
  蒙古诸部中之豪杰人物,见铁木真度量宽洪,见多识广,智虑深远,有大气魄,将来一定能成功立业,因而每思忠心追随,以冀获得将来之荣华富贵。于是,与铁木真有约定者,都先后脱离札木合,率族追随铁木真。其他各部之人也多闻风景从,多有率其族人,带其财产投奔铁木真麾下,愿受其指挥。
  先后来追随铁木真者,有以下诸部族:铁木真之伯父蒙格秃,与其子翁古儿,率领敝失兀特、伯岳吾两部落人群;伯父捏坤太石之子忽察儿别乞;叔父答里台斡赤斤;叔父干斡巴儿合黑之子莎儿合秃主儿乞,率其二子撒察别乞、泰出,并引主儿勤而来。又有忽图剌汗之子阿勒坛,也率其所部而来。有札亦剌儿人合赤温、合剌孩、合兰歹三人,与脱忽剌温兄弟等随来。有塔尔忽种人合答安答、都儿罕等五兄弟也率族随来。有巴哥剌部人忽必来(后为大将,所传四杰之一。)忽都思;忙忽部人哲台、多豁勒忽兄弟们;又有孛斡儿出之堂兄斡歌莲,也自阿鲁拉部率众投来。又有者来蔑之堂弟察兀儿罕,又有速不台(后为大将,亦四杰之一)也自兀良哈特部率众找来。又有别速人迭该、窟出沽儿;速勒都人赤勒古台、塔乞、泰亦赤兀歹;札剌亦儿人薛扯朵抹、阿儿孩合撒儿、巴刺,及其二子,都随带家财辗转投奔铁木真帐前。有晃豁坛部人雪亦客秃、速客客者该、晃答豁儿及其子速客该者温、捏兀歹察合安,也都闻风远道来投奔。还有斡勤忽讷人轻告牙歹;火哥剌思人薛赤兀儿,朵儿边人抹赤别都温;亦乞剌恩人孛秃(后为铁木真之妹夫),那牙勤人种节;斡罗纳儿人只儿豁妥;巴鲁剌思人速忽薛禅、合刺察儿等,各携家属财产寻来,愿归附于铁木真之旗下。还有巴邻人豁儿赤,兀孙老人,阔阔溯思、蔑年,也率领巴邻部众辗转奔投前来。于是铁木真手下有六七个蒙古部落,能战之士,至是可以万计了。
  卜者豁儿赤,以众望既归铁木真,便伪托神言:“札木合当败,铁木真当兴。”乃暗地纠合投顺中之各部活动人物,如阿勒坛、忽察儿、撒察别乞等,于火边仔细商议,打算拥立铁木真为可汗,以统摄来归各部落首长。商议数次,方成定议,乃出帐冒雪寻找铁木真,始知铁木真已冒雪出猎,两夜未归,于是众人乃分头四出寻找,合力拥戴。(《元朝秘史》卷三)
  铁木真因众人商议立己为可汗之事,自己不便参加,乃偕密友二人孛斡儿出、不鲁古赤,冒雪出猎。三骑出营先行赛马,继而贪于逐猎,及天色将黑才兴尽思归。在归途中但见茫茫雪地,不见任何目标,不辨方位,遍寻营地不见,迷途半夜,人困马乏,乃寻一山洞休息。翌晨雪仍未止,在继续寻觅营地中,突见前面有十余骑,以为必是营中来找之人,沿途呼唤,铁木真马快,待驰及见面,始认出为泰亦赤兀死对头。仇敌相逢,铁木真即单独与之作战。敌骑十二矢并发,射伤铁木真口喉肩臂等数处,见铁木真已坠马而死,后有援骑将至,泰亦赤兀人始舍之而去。
  孛斡儿出与不鲁古赤赶至,追杀敌中之三人,夺回一匹附马,取得倒马身上孔袋干肉等物,回见铁木真已死,各痛欲不生。不鲁古赤稍通医事,即驮铁木真回山洞中,燃火烧石投雪石上,使发热蒸气,以皮囊为桶引入铁木真口边以熏之。终于使之吐出喉中凝血,重得呼吸。时雪深没膝,难以行走,天又黑暗,是又一日已尽,二人各脱自己裘帽以盖伤者,分嚼肉干温弥汁以哺铁木真,待第三日天曙,始将铁木真置之马上,二人左右扶持之以出走,终于与营中出寻诸人相遇,共卫之以归。
  铁木真养伤半年,始得完全健愈。此半年中,有格尼格思部落人忽难、答阿里台、斡特赤斤等率其族部来附。又有只札人木特令勒忽,率其众来投。于是,众人再议推选可汗事,铁木真以让其伯父蒙格秃乞颜、叔父答举台斡赤斤、勒勒巴儿合黑、阿刺坛四人;四人皆辞,铁木真乃就汗位,是为蒙古本部之可汗位,时宋孝宗淳熙六年,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蒙古猪儿年也。时铁木真年方二十五岁,至1206年铁木真五十二岁时,始建号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因以己即蒙古汗位事,遣使往告克烈部王罕与札亦剌部札木合。王罕谓使者曰:“蒙古之铁木真为汗之举诚是,吾有此心久矣,将来有事,吾必助之。”札木合犹在怒于铁木真之不告而去,又招诱去自己得力干部多人,使部众叛离,大为愤怒。因告使者曰:“铁木真安答(盟友)与我,譬如车之两轮,在一起合力,可以成大功。都是阿勒坛与忽察儿二人(前者铁木真之叔后者为铁木真之堂兄),挑拨是非,使我们两人离开,你们回去对他二人说,问他们为什么当初我与铁木真在一起时,不想推选铁木真为蒙古可汗,以求统一蒙古各部落呢?如今不知他们想些什么,却单独离开我去做可汗。你们告诉铁木真安答,叫他好自为之。你们也好生的拥戴着他吧。”因札木合有怨言,于是铁木真汗乃重新决定其外交政策,极力向克烈部王罕表示友好,以求得其助力。对东方之札木合,则小心警戒,而准备必要时作战。(《元朝秘史》卷四)
  (四)铁木真兴起之条件:有许多人说,蒙古人为夏禹少子之后裔。但却从来不为学者们所深信,盖文献不足征也。蒙古在建立元朝以前,是仅有语言而无文字,其语言有语根,有语尾变化,近有人考证,此是与夏代言语相同。蒙古人用十二属纪年,而不用商代天干地支合并来纪年,可说是蒙古人还保有夏代人习惯,可见说蒙古人是夏禹后代苗裔之说,并不是完全无稽。
  《蒙古传说史》,始于铁木真出生前二千年,是约在周厉王年代,即公元前878年~前828年间,距离夏禹时代已相当一千七百余年。根据传说二千年前是仅剩男女各一人开始,在男女各一人以前,还有亡国逃亡等役,究是何国,国于何地,已不可考。铁木真出生在1155年,迄今已八百多年,于今天,蒙古语文中,犹保留着四千五百年前之语根语尾,真是难能可贵之事。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其斯之谓欤?果真是如此,则铁木真之起家,虽不定是“禹稷的家而有天下”之类,但其具有优良传统和良好教育以及环境逼迫,则是真实。
  铁木真之父也速该,生于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族中,以王子身份,而抢得蔑儿乞人之妻以为妻,他又能与泰亦赤兀部长塔儿忽台争夺全蒙领袖地位,更常与敌作战争取胜利,自是蒙古中之强有力者。他肯于出力帮助突厥克烈部王罕复国,又肯为其子远地求婚于宏吉剌部中,可见是一时之雄杰。
  铁木真之母诃额伦,生于东胡宏吉剌部望族中,以才名远嫁与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之弟,以姿色招致蒙古王子也速该兄弟之劫掠,而成为也速该之妻。在养育铁木真十三岁时,其夫也速该还想为其子铁木真向其妻舅族中去乞婚,是可见诃额伦之为女中豪杰,深得也速该之崇爱,与他人之钦敬。就是因其是女中豪杰,所以在夫死后,能以照顾诸子至为帝为王。
  铁木真落生时手握血块,本是极平常事,可是有心人闻听此一传说,便本孤臣孽子之心,有意于此英雄之父、女中豪杰之母所生之佳儿,加以造塑。因而刻意安排其为帝为王之机缘,为其制造天命之机运。者勒蔑之父扎儿赤兀歹老人,远道背负风匣齐来,是已具有深意。他背负打铁风匣,示人以匠人不知政治,在风匣箱中却藏有貂鼠袄,用极尊敬而贵重之见面礼,为其幼儿寻找君王主子,所谓求为伴己伴当,表示世世子孙都拥戴此子。观其能将两子者勒蔑、察孛儿罕,都培育成最为杰出之大将之才,可知此老不只眼光远大,并且身手也极不平凡。所谓打铁手艺,可能是为隐迹糊口,其主要目的,则是发掘及训练出大帝王及将相等人物,以展其生平抱负,而掀翻世界政治上之原有秩序。
  晃豁坛部察剌合老人,本离孛儿只斤部很远,他何以至铁木真跟前,与铁木真作幼年伴侣,史人未记。观于也速该临死将其妻子托老人之子蒙力克照顾一事,是其父子皆常与铁木真在一起,早就为其义务监护人,此亦别具深心之人。卜者豁儿赤之算命未必真是灵验,但其能以托天之命,所谓铁木真有帝王之命,使之抬高身价,便于结交当时权贵而已。特薛禅一见铁木真即以女儿许之,真乃慧眼识英雄。待也速该死,也速该之部众皆以为“深海干了,美玉碎了”,各弃铁木真而去,可见并无人信卜者之言。铁木真再有帝王之相之命,还赖其具有打天下之真实力量,用实力作后盾,来奠定其帝王之基础。
  铁木真以细故而射杀其异母弟别克帖儿,所犯罪过之重,足以失天下人心而有余。他受其弟临死遗言感动,受其母严加痛责,深自悔悟而善待其另一异母弟别勒古台,共立大志,行大勇,彼此共勉,终各成大器。
  泰亦赤兀部他塔儿忽台,以与也速该争位之恨,诱略也速该所遗部众,不留寡妇孤儿生活之路,欲斩断其后代传人,残忍至极。当其九昼夜围困,捉得铁木真后,大功已成,犹不甘心,必要巡行各部,挤出铁木真具有帝王之相之人们印象,是得意忘形,自招人嫉视;也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之一证。速勒都思部之理发老妇,以发垫在铁木真枷伤处,使之得以脱逃,或是出于妇人之仁,亦可能为一预谋?锁儿罕失剌之不去搜林,专意察看河水溜中,待搜索之人他去,则独救铁木真性命,观其先后行为,也是善于运用人类错觉之人,其二子后皆为大将,父子皆为人中之杰,塔儿忽台已将之纳入麾下而不知重用,其失败也属当然。
  铁木真单人独马追寻失马,是恃匹夫之勇,亦到情急无智阶段,所以欲致死命,本不足为训。但以虔诚矢志,感动挤马奶之孛斡儿出,因而自动为之调换马匹,准备饮食,又不辞其父亲往助之,上路之后,始互通姓名,是英雄惜英雄者,可见豪杰与凡人之别,就在接人处事时一念敬诚与否。
  (五)铁木真之善用谋略:铁木真于娶得孛儿帖为妻之后,才着重使用谋略,其谋略是得自其妻,得自孛儿帖书与者勒蔑可知。
  铁木真在孤苦零丁时,其义父王罕,虽近在邻居,却未存有抚孤问寡之念,是王罕对也速该助其复国大恩,早已遗忘。孛儿帖用一袭貂裘,几声干爸爸,换来王罕对铁木真之无限帮助,此乃谋略之功。铁木真恢复孛儿只斤部长地位,尝到甜头,才知道“虽有磁基不如乘势”之道理。待其妻被人掳去,他不再有单人匹马往追之恃勇行动,而与其众将领商议如何运用谋略,去借用别人大军之力,报仇雪耻,以求寻回其妻。观其用功利以进说克烈部王罕之后,再以王罕出兵为助之说去激动札木合,使之必得为之出兵北征,真如空手玩虎豹,竟能使虎豹为之驱逐野狼。
  三种蔑儿乞人亦北方之强者,既报复也速该夺其弟妇之仇,而不知防备敌人之报复,这是人类之错觉。由于判断上错误,同时遭受两个强国之大军袭击,几乎沦于亡国灭种。故判断敌情者,万不可存主观见解。
  札只剌部长札木合,青年有为,已得众心,连蒙古中之强梁者,如泰亦赤兀部塔儿忽台等,已善事而谨从其命,他已收得铁木真逃散之众,使得铁木真本人亦得甘心情愿隶属其下,其基业之厚,自蒙古有史以来,是已仅见。可惜札木合之才,能聚而不能用,好谋而不决,直到临死,才发现自己无如孛儿帖似之好妻子,更未能任用好伴当,不能知人善任,徒逞口舌之能而已。
  铁木真之依附札木合,初志不过恢复其孛儿只斤部长之位而已,及见札木合常相讪笑,而札木合属下智能之士各欲思得明君。于是学习札木合聚众方法,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用申大愿、立大志来打动英雄豪杰之心。故其一旦脱离札木合后,使札木合部属,多怀念铁木真之能以尊老慈幼爱才敬贤,泛爱众人努力奋斗,因而多愿离开札木合,投奔铁木真,使铁木真重用其力,共创大事业。
  当铁木真初随札木合时,仅有孛斡儿出、者勒蔑两伴当,其诸弟之外,又新招得妹婿孛秃,其余就是家属,孛儿只斤之部众札木合并未再分给他。他随札木合一年有半,招其旧部来与之共同逃离札木合西行后,蒙古与其他部族人,以其善于用众,故心向之,及他独立在三河源头处不及一年,即收容极多部众,并有许多将领。各部长率其全部落来投者有十余部落;率其部落一部而来者,有二十余起;率其本族或个人亲属来投者多至百起,其中最为著名者,如巴鲁剌人忽必来;兀良合特人速不台;巴邻人豁赤,元孙老人,阔阔溯思;别速部人迭该;札剌儿人阿儿孩合撒儿;迄于人翁古儿等。此外还有者勒蔑之弟察兀儿罕,忽必来族人忽都思,孛斡儿出堂弟斡歌列,格尼格思人忽难,以及札只剌人末特合勒忽。此辈皆当时有志之士,另后成为铁木真之大将,建立大功者。铁木真对来归者,能一一结交而重用之,因而奠定创业垂统之大基础,造成世界上最大之蒙古大帝国。
  ……
展开
目录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
第十五卷 元 代
第一章 元开国前东亚高原之一般情势 
第一节 中国北方诸游牧民族之关系 
第二节 蒙古之兴起 
第三节 蒙古开国始祖铁木真 
第四节 元之军政制度 
第五节 成吉思汗之治军与用兵(战略战术) 
附图13-435 南宋初建时中国北方各游牧人群牧地分布图
附图13-436 南宋初年蒙古发祥地一般地形图
第二章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蒙古开国诸重要人物 
第四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五节 作战经过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3-437 铁木真汗对札木合联军白云东山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38 铁木真汗与王罕助金讨塔塔儿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39 铁木真汗回军击灭主儿勤部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0 铁木真汗助王罕复国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1 铁木真汗与王罕西征乃蛮之地北部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2 铁木真汗与王罕共击泰亦赤兀诸部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3 铁木真汗与王罕共击札木合联军阔亦田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4 铁木真汗与王罕统一蒙古诸部作战经经过图
第三章 铁木真灭克烈部王罕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四节 铁木真汗奇袭王罕之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附图13-445 王罕奇袭铁木真汗西方基地及合剌合勒只特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46 铁木真汗奇袭克烈部王罕作战经过图
第四章 铁木真灭乃蛮大阳汗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附图13-447 蒙古与乃蛮在色楞格盆地西沿两军对峙一般态势图
附图13-448 铁木真汗击灭乃蛮作战经过图
第五章 五征西夏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情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附图13-449 铁木真汗第一次进攻西夏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50 成吉思汗第三次进攻西夏作战经过图
第六章 蒙古侵金之战一--边堡塞内诸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附图13-451 金之疆域概要图
附图13-452 蒙古形势图
附图13-453 蒙古侵金乌沙堡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54 蒙、金会河堡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55 蒙古者别军奇袭金东京作战经过图
第七章 蒙古侵金之战二--黄河以北诸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与战略指导 
第二节 战场地理情势 
第三节 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附图13-456 蒙、金作战地区形势图
附图13-457 蒙古军奇袭居庸关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58 蒙古军扫荡中原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59 蒙古军围攻金中都态势图
附图13-460 辽代要地简图
附图13-461 蒙古军撤木合击袭金南京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62 蒙古木华黎攻略金北京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63 蒙古木华黎军于溜石山歼灭张致军作战经过图
第八章 蒙古灭夏、金诸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附图13-464 蒙古灭夏、金作战地区概况图
附图13-465 蒙古窝阔台进军秦晋图(一、二)
附图13-466 金军调整部署图
附图13-467 蒙古军伐金作战部署图
附图13-468 蒙古拖雷进军陕、川经过图
附图13-469 蒙、金钧州会战前双方部署图
附图13-470 蒙、金两军钧州会战经过图
附图13-471 蒙古速不台围攻金汴京及哀宗出走蔡州
作战经过图
第九章 蒙古西征之一--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诸战役及初期四大汗国之建立 
第一节 蒙古与西方各国一般形势 
第二节 各国间之战略指导 
第三节 各国间之重要军事设施 
第四节 战地概况及作战指导 
第五节 作战经过--征花剌子模诸战役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3-472 成吉思汗西征作战地域形势图
附图13-473 蒙古军西征集中机动态势图
附图13-474 蒙古军对锡尔河、阿母河诸城堡之攻略及阿拉丁流亡经过图
附图13-475 蒙古军者别、速不台追击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76 蒙古军进攻阿富汗及扫荡呼拉商作战经过图
第十章 蒙古西征之二--拔都西征欧洲诸战役 
第一节 征俄罗斯之役 
第二节 征匈牙利之役 
第三节 战后之政局 
第四节 申 论 
附图13-477 蒙古拔都西征作战地区概况图
附图13-478 钦察汗国形势图
附图13-479 蒙古拔都征俄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80 蒙古拔都征匈牙利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81 蒙古拔都西征里格尼志会战要图
附图13-482 蒙古拔都西征赛育河会战要图
第十一章 蒙古西征之三--旭烈兀征木剌夷、报达诸战役及后期四大汗国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地概况 
第三节 战争之导因 
第四节 双方战略指导 
第五节 作战经过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3-483 蒙古旭烈兀征波斯作战地区概况图
附图13-484 蒙古旭烈兀征木剌夷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85 蒙古旭烈兀征报达(巴格达)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86 蒙古围攻巴格达城部署图
附图13-487 蒙古四大汗国疆域图
第十二章 蒙宋战争之一--蒙古二大汗侵宋各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战争导因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第三节 窝阔台大汗征宋之战 
第四节 蒙哥大汗征宋之战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3-488 南宋与蒙古邻接地区形势图
附图13-489 南宋与蒙古疆界图
附图13-490 南宋、蒙古军沔州地区作战经过图(一、二)
附图13-491 南宋、蒙古军大安镇地区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2 南宋、蒙古军阳平关地区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3 蒙古阔端军进攻四川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4 蒙古阔出军进攻鄂、川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5 蒙古口温不花军进攻南宋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6 元宪宗蒙哥南征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7 元宪宗蒙哥进攻南宋战略构想要图
附图13-498 宋、蒙军合州作战经过图
附图13-499 蒙古忽必烈军进围鄂州作战经过图
附图13-500 蒙古忽必烈、兀良合台军夹攻鄂州作战经过图
第十三章 蒙宋战争之二--忽必烈灭宋各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情势 
第二节 战争之导因及战略指导 
第三节 蒙军中央突破--襄樊攻防战 
第四节 元军大举南征--鄂州、丁家洲、江陵之战 
第五节 江淮战役及临安外围攻防战--宋亡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3-501 元世祖忽必烈伐南宋作战地域图
附图13-502 宋、元军襄樊地区作战态势图
附图13-503 宋、元军鄂州地区作战经过图
附图13-504 宋、元军鄂州攻防战斗态势图
附图13-505 宋、元军临安作战经过图
第十四章 元初靖乱各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地状况 
第三节 海都、笃哇合从拒命 
第四节 战略指导及靖乱诸将 
第五节 作战经过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3-506 元初靖乱作战前一般态势图
附图13-507 元床兀儿军达鲁忽河、阿雷河作战经过图
附图13-508 元海山军和林保卫战经过图
索 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