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大战不可避免”的战略判断,将军事战略的着眼点确定为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以积极备战、敢于应战,达到小战慑敌、不战屈敌的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定,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步入了相对和平时期发展的轨道。90年代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军事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提出战争准备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特点,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进一步转移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从而有力地指导了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确保了国家安全与稳定。
三是行使对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武装力量,是国家军事实力的主体和国防建设的核心。武装力量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实质上就是有效行使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指挥权和控制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强调,军队及其他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为维护其阶级统治,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不仅要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必须不断强化对它的领导。正因为如此,自阶级和国家产生以来,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国际环境的国家,不管其国体性质和政体组织形式如何,无不把武装力量的领导叔与指挥权,作为国家政权和国防体制建设的关键问题来对待。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对武装力量领导的绝对性、权威性、唯一性,其核心内容是中共中央行使对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政治领导权,譬如,确定武装力量的建设目标、指导方针、建设原则、职能任务等;二是对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指挥权;三是对武装力量担负平时任务的调动控制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