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第一届食品安全法论坛论文集(201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2298
  • 作      者:
    蔡永民,曾祥华,王琼雯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蔡永民,男,1961年生,陕西蒲城人,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硕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法学会理事。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曾祥华,男,1966年生,河南商城人,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
  
  王琼雯,1978年生,江苏无锡人,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在《华东法律评论》、《中西法律传统》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应当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其中原因需要我们及时反思、梳理和总结。
  2012年岁末,食品安全法论坛暨国际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问题研究、食品安全法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第一届食品安全法论坛论文集(2012)》是此次会议的代表性成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第一届食品安全法论坛论文集(2012)》既紧扣食品安全治理理论中的重大基础性课题,又关注时下食品安全工作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方法更为多元,突破了原来重视规范分析、价值分析的局限性,更多地采用了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论更具现实意义,部分先期成果还得到了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第一届食品安全法论坛论文集(2012)》对于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依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之所以对食品市场需要加强政府监管,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市场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优胜劣汰”。市场运行过程也就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调控功能作用的过程。市场竞争机制发挥有效调控功能,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基础和条件。我国目前食品市场并没有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现实生活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说明这样的判断。当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胜枚举,无论是从涉及的食品行业环节、行业范围,还是地域范围,无论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品牌名声的大小,还是食品的种类,我们都能够发现劣质食品、有害食品的身影。特别是诸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仍屡屡现身。虽然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日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人造鸡蛋”、“人造豆腐”、人造“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食品仍然不断出现,“人造食品”队伍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泛滥之势。那么,这些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为什么仍然有“市场”而没有被市场所淘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食品市场的竞争失灵”了。
  食品市场的竞争为什么会失灵?我们从市场本身角度观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由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导致了食品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各种有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信息不对称最初源于经济学,主要指市场中交易双方拥有的产品信息量不同,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的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市场机制学说,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卖家比买家掌握更多的产品信息,买家无法判断产品质量,仅凭价格来选择产品。信息不对称同时导致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机制扭曲,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博弈,进而导致企业守信或者失信成为了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无合意均衡点的一次性博弈,使得食品的安全性难以通过重复博弈得到“充分界定”。这样,有限理性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势必攫取处于模糊领域的公共财富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社会福利。一旦信息不对称成为一种常态,不同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就开始进行博弈。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做决定时会考虑生产的成本和收益。生产合格食品的收益是企业实现的正常利润、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群体的增加,付出的成本是生产成本和维护信誉而放弃的经济利益。而生产不合格食品获得的收益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所节约的生产成本因产品质劣而价格低廉吸引一部分消费者等,其成本则指失去的一部分消费者和可能受到的法律惩罚等。
  ……
展开
目录
在江南大学“食品安全法论坛暨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
主题一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为视角
论健康权视角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立法
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构建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研究
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构建
风险社会视域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以地沟油事件为例
风险控制理论下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以餐饮服务提供者为例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强制与规范
《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用与规范——从法律制度构建的角度展开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的历史沿革与不足
论食品化学品添加剂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主题二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责任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变迁、缺陷与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与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研究——基于《食品安全法》在浙江省实施状况的调研
毒豆芽到底归谁管?——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反思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探讨
经济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反思与重构
构建以公权主体第一责任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以重庆为个案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
探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行政问责的完善路径
食品安全、监管“乏力”与诺斯悖论
食品安全监管的动力机制研究——从个体选择到群体选择
食品安全领域企业的社会责任探微——基于对现行监管的检讨

主题三 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论食品安全监督过失犯罪注意义务
检察机关参与食品安全治理问题探讨
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机制研究——以反渎职侵权局初查食品监管渎职罪为视角
行政强制措施:风险规制中的冲突与衡平——基于食品安全执法的考察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论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设想及其实现
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路径选择
……

主题四 食品安全法比较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