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tak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as referen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3956
  • 作      者:
    刘茂林,杨贵生,秦小建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茂林,男,1963年10月生,汉族,湖北天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公法评论》主编,国家级精品课程《宪法学》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宪法学》课题组主要成员。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是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当代中国地方制度》、《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获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二等奖,司法部“全国法学研究和教材”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杨贵生,男,1979年7月生,苗族,贵州凯里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颂,在《郑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秦小建,男,1984年10月生,汉族,江苏如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宪政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宪法的实施和宪法权利的实现,需要一个思想厚重、体系完备、逻辑清晰并能切实反映时代诉求的宪法权利理论的支撑。作为对宪法权利理论的一种探索,刘茂林所著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从人、共同体、宪法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并尝试论证有关“宪法权利体系”的理论,认为宪法权利体系在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功能上是一个具有耦合性的系统,由“宪法权利价值体系”、“宪法权利规范体系”、“宪法义务体系”与“宪法权利运行体系”四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从中国宪法权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出发,通过与国际人权公约比较,提出了完善中国宪法权利及其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六、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演进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政发展之路曲折蜿蜒,尽管时有偏离,但始终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前行。60年来,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推行,这一目标愈来愈明确。前30年,关注较多的可以归结为政治意义上的人的解放,而后30年,则向实质意义上的人的生存和发展转向。政治意义上的人的解放,取决于打破旧有体制及其观念统治,从而重建社会主义体制,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而,前30年中国宪政的发展,遵循的是阶级斗争的话语,着重推行的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建设。在这种发展模式之下,有过清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实践,如《共同纲领》中所体现的民主协商程序与人民主权原则,及1954年宪法所确立的宪法权利体系;也有过矫枉过正的群体性政治热潮及不理智的宪政行为,如1975年宪法。在这种模式之下,人民权利的保障被裹挟于意识形态的狂热漩涡之中,政治运动压抑着大众的权利诉求。宪法规定的权利体系因其现实基础的极度脆弱,而最终无法切实实现。如果前30年的坎坷路程是一种代价颇高的路径探索,那么后30年则渐渐摸索出了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权利保障之路。应该认识到,前30年走过的路虽然崎岖,但其中成就却不能忽视。社会主义体制的框架建设通过历部宪法得以确立,这为1982年宪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深刻的是,它构成了对改革开放及人权发展的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狂热中逐步冷却下来,直接推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论战,进而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指导思想。前30年的宪政发展之路,如同历史的深刻警醒,又在不断反思之中逐渐孕育了新时代的宪法发展之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渐渐步入转型的正轨。步人正轨的社会转型,其本质是以人的价值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多种价值目标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应当始终包含着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应当把以实现人的各种需要为目的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视为其根本价值。①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承载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内容。改革开放必然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发展,现有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无法与之齐头并进,其弊端被置于基于更高涨的公民意识而产生的更高的评价标准之下,直接导致公民对于这种体制的认同度下降,从而引发社会制度的变化和个人价值观念的激荡,进而形成“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二元结构的渐次变革,宪法秩序的内在调整成为必然。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宪法权利研究三十年的成就
第二节 宪法权利理论研究之反思
第三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完善的理论展望

第一章 宪法权利体系及其构成
第一节 宪法权利体系化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节 宪法权利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宪法权利体系化原理的理论价值

第二章 中国宪法中的权利体系
第一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变迁与宪法稳定观
第三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传统与特色
第四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完善的时代诉求

第三章 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权利体系
第一节 国际人权公约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人权公约制定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国际人权公约权利体系的描述
第四节 国际人权公约中权利体系的价值追寻
第五节 国际人权公约与普适性人权标准

第四章 中国宪法权利价值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宪法权利价值体系及其构成
第二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目标定位
第四节 中国宪法权利价值体系的内容与序列
第五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宪法权利价值体系的完善

第五章 中国宪法权利规范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中国宪法权利规范体系的完善思路及路径
第二节 中国宪法权利规范体系的权利类型
第三节 平等原则
第四节 宪法未列举权利与人权保障条款
第五节 公民权利规范体系的完善
第六节 政治权利规范体系的完善
第七节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规范体系的完善
第八节 中国宪法权利规范体系的结构完善

第六章 中国宪法义务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宪法义务的类型
第二节 宪法义务与宪法权利
第三节 宪法义务体系与成文宪法

第七章 中国宪法权利运行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宪法权利运行的逻辑进程
第二节 宪法权利运行中的国家
第三节 宪法权利运行中的公民
第四节 宪法权利运行中的社会组织
第五节 宪法权利运行中的制度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