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revolutions, reforms and other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9456
  • 作      者:
    徐秀丽,王先明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为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南开大学历史掌院于2012年7月联合主办的第二期“中国近代史论坛”的成果结集。此期论坛以“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为主题.既体现出对第一期论坛议题(“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的延续与拓展,也凝聚着史学界对当代“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现实关怀。
  《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对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的表现、成因、破解之道及近代中国乡村的重建之路进行了深入研讨,重视乡村社会演变的内在脉络,打通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革命史的区隔,全面考量中国近代历史的连续和断裂,以期对中国乡村的长期演变获得更丰富、更切实的了解和认识。本论文集按专题就乡村危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革命、土地改革、乡村经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推进了学术研究的进展。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濒临破产,流民问题异乎寻常的严重。①乡村危机中,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于焉兴起。在这场运动中,社会各界上下求索,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虽然许多尝试无果而终,但却有着深沉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发掘。要说明的是,对运动本身的研究,并非本文的任务,流派庞杂,亦非此处所能一一缕析,即同一流派,理论要点亦有不同,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仅从解决应对乡村危机、解决流民问题的角度,择要进行剖析。
  一“回归”乡村:“重农派”的理想
  流民或农民离村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重大现实问题。农民离村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一表象背后,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三农”问题。因此,解决农民离村问题,不能不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框架中寻找出路。时人把注意的目光转向乡村,乃顺理成章之事。
  农民离村问题,从总体上说,主要是由农村经济的经常衰退引发的,这是一般人的共识。浩平在《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研究》一书中即论及:“因为农村经济的破产,才有农民离村之发生,因有农民的离村,更增高农村破产的程度;农村破产的程度愈增高,而整个社会问题亦趋恶化……如此看来,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所以严重,谁都不能否认是由于农村问题而牵连到整个社会问题的。”②这个分析当然很不全面,但谓农民离村问题是由于“农村问题而牵连到整个社会问题的”,确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既如是,就很自然地提出了“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晚清时期已经提了出来,而到民国时期,随着农村危机的加重,农民流离失所者日增,更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引发一场“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的论战。
  ……
展开
目录
乡村危机
试论城乡背离化进程中的乡村危机——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问题的辨析
民国时期乡村危机与应对方略:路径探索与现实关怀
题同释异:中国近代农民何以贫困的论争
平常的日子与非常的控制——一次晚清乡村危机及其社会结构的再思考
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业危机和摆脱危机的政策思路及
政策措施

乡村治理
革命、运动与乡村——土改前后的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革命与互助: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1940-1945)
社会秩序与政府职责——1934一1937年赣闽边区地方公产处置探讨
施压与抵制——从“窃线”案件看1940年代后期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关系
侯家营:一个华北村庄权力结构的瓦解与秩序重建(1920-1950)——兼与杜赞奇教授的华北宗族论商榷

乡村建设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
就卢作孚乡村建设成效论其社会改革思想——从卢作孚的“微生物论”说起
背景·路径·目标·结局——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浅述
有实无名的江南乡村建设事业

乡村革命
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
“一日”与未来——从“冀中一日”征文看民众对中共根据地政权的支持
革命来了——韩丁笔下的红色张庄
成败之道何处寻——读黄道炫《中央苏区的革命》

土地改革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
试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济绩效——以山东解放区莒南县为个案
城市郊区土地改革中的界线划分与社会隔离——北京市海淀区巴沟村及其周边村庄研究
江津县减租退押运动研究

乡村经济
抗战时期神府县的“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问题——兼述革命过程中“富裕中农”的角色与地位
误读富农:中共在近代土地革命中打击富农的主要因素
抗战前十年间的河北省村镇商业
20世纪上半期江南农业生产效益评估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