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48206
  • 作      者:
    李斌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斌,1963年生,湖南武冈人。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外审专家。先后主持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谐中国”、“经验中国”学术书系2套,“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创新规划教材”1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人造住房,住房造人”。住房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速度。住房创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财产权利转移”新范式。住房已经成为人口迁移、社会流动的“筛选器”,生成了城市的排挤逻辑。拥有不同形态资本的城市居民享有不一样的居住空间,在城市拥有一套体面住房被视为中产阶层的标志。新进入城市的大学生、农民工获得住房的途径特别有限,他们住房体验中有较强的被排斥感。原有城市底层居民的居住空间则因为其住房的维持或者改变而有恶化趋势,不少失地农民则能够利用补偿获得的住房进行资产化运作,弥补了他们因生产方式转移而支付的成本。需要关注的是,城市中大量只适合青年人居住的住房如何应对中国老年化加速可能出现的养老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人曾对宁波市61家企事业单位200名农民工的住房作过简单调查,他们发现单位给农民工解决住房和农民工自己租房的分别占到51.30%和32.17%,而单位解决住房最多的形式主要是单位宿舍和工地上的工棚(又称“活动房”)。本课题在这三类房的农民工中分别随机选择了20名对象,一共60名受访者。这些调查对象的属性为:男性37名,女性23名;40名已经结婚,20名未婚;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有16名,25—34岁之间的28名,35—44岁之间的15名,45岁以上的1名;建筑业从业者20名,服务业从业者19名,私营企业从业者19名,零售业2名;小学文化程度的7名,初中文化程度的46名,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7名;他们分别来自安徽(16名),贵州(4名),河南(3名),湖北(7名),湖南(11名),江苏(1名),江西(4名)山东(1名),四川(5名),浙江(8名)。
  (二)研究方法
  目前通用的衡量流动人口居住质量的关键量度有“住房获取方式”和“居住条件”,而居住条件的衡量一般有三个指标:(1)包括居住空间和厨卫等设施所占空间在内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同于居住面积);(2)综合了对房屋七方面定性描述的住房质量指数,包括通电、通水、煤气/液化气、厨房、厕所、房屋类型(临时性或永久性)和住房用途(居住兼工作或他用及纯居住);(3)对目前住房的满意度。
  本课题基本遵循以上标准,在农民工居住质量的问题上对“居住模式”、“居住条件”和“对住房的满意度”予以关注,其中“居住条件”的衡量指标如下:通电、通水、煤气、客厅、阳台、厨房、厕所、淋浴器、电灯、电扇、床、桌子、椅子、衣柜、电视机、收音机等,同时关注住房类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几人共住一间房和居住的周边环境等。
  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为(1)访谈法。我们走访了三个建筑工地、三家企业和部分自己租房居住的农民工共60人,对他们所住房间的内外部的各方面情况、居住环境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了仔细观察,并逐个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深入了解其主观态度和想法。在访谈中,尽量选择来宁波工作有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做调查对象,以保证5年来住房状况研究的全面,进而从历史变迁角度对农民工住房展开研究。(2)问卷法。配合直接访谈法,运用60份问卷收集偶遇抽样得到的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相关住房资料及主观感受。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住房的研究
二、有关分化、阶层化的研究
三、居住空间阶层化
四、如何控制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住房是社会分层研究的一种范式
一、社会分层既有的视角:市场中心论与国家中心论
二、住房:社会分层研究的“财产权利转移”范式
三、讨论

第三章 住房价值结构化
一、迁移理论研究的转向
二、城市住房价值的结构认定
三、城市排斥逻辑的生成

第四章 居住空间与资本类型
一、研究假设
二、数据资料
三、城市居民的住房利益因资本类型而变迁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第五章 商品房居住空间的阶层化
一、研究地点及研究设计
二、居住空间的类型
三、基本发现

第六章 中产阶级的居住空间
一、数据收集方法
二、“住房”范式下中产阶级图式
三、住房:中产阶级身份的符号区隔
四、住房与中国中产阶级身份认同
五、运用住房策略扩大中国中产阶级

第七章 城市底层群体的居住空间
一、调查地点的选择及方法的确定
二、城市底层群体的住房现状及内部分化
三、底层群体生活机会分析
四、居住空间对生活机会的限制
五、城市底层群体住房满意度及其分化
六、保障城市底层群体住房利益的建议

第八章 农民工居住空间
一、有关“浓民工”住房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地点、对象及方法
四、客观排斥:农民工住房与居住现状
五、主观排斥:农民工的主观感受
六、农民工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
七、几个发现

第九章 失地农民的居住空间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地点与样本的选择
三、失地农民居住模式的转变
四、失地农民住房资产化的建构
五、失地农民住房资产化的运作

第十章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老年人的住房安排及选择
四、讨论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