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热点面对面.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17678
  • 作      者:
    钱民辉,扈秀海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由我社推出的社会热点解读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两本。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今年我们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3)》,继续对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分析、提供解释,并探讨解决之道,力图为百姓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为其生活排忧解难。
展开
作者简介
  钱民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主要出版物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学生实话实说》、《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扈秀海,社会学者,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人员,研究范围涉及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文化与传媒等领域;平时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正在研究:县域经济转型与发展、农村商业化养老模式探索、通过何种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热点面对面(3)》针对目前社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展开讨论,用通俗活泼的语言解析每个热点问题背后的根由和解决之道,同时配有漫画和小贴士,图文并茂,使百姓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得到一些理论指导,从而成为百姓的生活智库,为百姓解难。
展开
精彩书摘
  似乎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去售楼处买房,出不了三天,家装公司就会打电话向你推销装修建材;你去车市买车,很快就会有人向你推销车辆保险;你去医院做产检,马上就有人向你推销婴幼儿用品;你在公务员考试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后,马上就能收到考试包过培训班的短信……个人信息泄露之严重可见一斑。(《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半月谈网进行的一项共有3046人参与的在线调查发现,有7成网民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有30%的网民曾多次遭遇此类情况。通过近期所发生的信息泄露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信息泄露问题已经成为全民的一大公敌。
  2011年11月,国内最大的技术社区CSDN爆出600万注册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包括明文存储的密码。随后天涯、YY语音、京东商城等多家网站也爆出用户信息泄露丑闻,引发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大讨论。
  2012年3月,央视“3·15”晚会更是以“保护个人信息”为主题,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违规出售2318份客户信息的丑闻,并且有多家银行被曝涉事。
  2012年4月,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在北京、河北、山西等20个省区展开了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它一方面便利了大家的生活,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隐患。上述这些事件都充分地提醒人们,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危害经济社会良好运行的重大问题。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护居民信息安全,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信息泄露会带来哪些危害呢?首先,个人信息泄露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尽的骚扰。更为严重的是,信息泄露还会给受害人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目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便可以轻松地获得个人银行卡信息和个人征信报告等详细数据,再通过个人征信报告中包含的更为详尽的个人信息,比如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甚至配偶和子女的职业、生日等,便可以轻松编排出最有可能的6位数密码,从而将受害者的账户洗劫一空。
  搜狐IT根据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内容,整理了用户信息被泄露以后的严重后果,主要包括:
  1.垃圾短信无数。有些通信公司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发送垃圾短信,每10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
  2.违法违规信息传播。某些通信公司为了完成每个月的业务绩效指标,甚至发送如“外企公司开增值税发票、提供无担保”之类的非法短信。
  3.诈骗公司诈骗。由于精准地掌握了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直销”的方式进行诈骗活动,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4.洗黑钱。网上甚至出现了倒卖世界各地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号码的不法分子,这些与身份证配套的银行卡可以洗钱。
  5.网上办身份证骗取银行信用。比如曾有不法分子用网上办身份证的方法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数万元现金。
  6.个人账户的钱失踪。只要知道储户的详细信息,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易地从网上窃取个人账户里面的资金。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湖北等20个省市近500个用户反映自己个人账户的钱失踪。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惊恐地发现自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的隐私,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他人掌握。我们的信息安全,乃至于个人的财产和隐私安全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个人信息何处安身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最大的社会变迁莫过于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在享受信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被信息时代的各种弊端所裹挟。其中最直接的、最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就是,我们彻底暴露在信息时代的汪洋大海中,几乎毫无隐私可言。在信息时代,尽可能多地掌握和利用信息就意味着占据了信息时代的有利位置,充分利用信息也可以衍生出经济价值。在合理利用个人信息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平衡,既能让个人信息提供方便到个人,又不让个人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才是信息时代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于信息在当今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完整的信息,银行无法给个人建立账户;在实名制售票的制度下,完备的个人信息也是购买飞机票和火车票的前提条件;办理各种银行卡、会员卡、打折卡,也要求提供身份信息。商家收集个人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本着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的目的,注册详细准确的个人信息也是网络生活的重要前提,不然网络交往、网络购物等网络生活都成为空谈。细想起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外界提供着我们的个人信息。
  ……
展开
目录
隐私、隐私: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吗
你的信息在泄露
个人信息何处安身
谁出卖了你的个人信息
信息时代真的来了
谁来守护信息安全
乌坎、乌坎:小小村庄成热点
应对危机:由先“管”后“理”转向先“理”后“管”
危机并不意味着是坏事
实现市民社会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医患、医患:鱼水怎就成水火
媒体案例,个个触目惊心
医患矛盾,源于何因
医患紧张,何以化解
医患关系:不妨换个方式思考
爱国、爱国:理性表达是王道
冲突源于钓鱼岛
爱国游行表达民意
爱国游行也得有度
管理疏导有亮点
过激爱国得反思
幸福、幸福:今年流行问“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如何衡量“幸福”
回归“幸福”的本真
蓝天、蓝天::PM2.5监测终于纳“国标”
揭秘PM2.5:旧客新相识
PM2.5逼宫:纠结的API
PM2.5引发焦虑:公布一下又何妨?
国外PM2.5:监控日趋完善
中国“慢半拍”的缺位指标
结语:打响PM2.5防控战
网络、网络:这个世界在改变
当中国人遇上互联网
草根话语权的凸显
网络社会的崛起
公共讨论改变中国
房价、房价:哪只手能搞定房价非理性
房价波动: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
政府与市场:不是朋友但也不是对手
支个招:大道朝天,不妨先各走一边
结语:走出泥沼,超越经济学的解读
休假、休假:遭遇史上最火黄金周
最火“黄金周”缘何让人不堪回首
“元芳,你对‘黄金周’怎么看?”
国外休假多,人们怎样过?
解决黄金周问题需要符合国情
交规、交规:闯黄灯扣六分引热议
车友网上吐槽“闯黄灯”
专家各举证,争辩“闯黄灯”
“闯黄灯”处罚条款再考量,终把民意放心上
闯黄灯处罚有先例,国外怎么做?
结语:理解、共识、建言
亮了、亮了:异地高考的绿灯终于亮了
异地高考:千呼万唤始出来
异地高考: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
异地高考画饼充饥还是黄梁一梦
结语:教育公平该怎么走?
中产、中产:挣到多少才心安
全民焦虑,奈何中产
中产沦为社会夹心层
中产心态惹焦虑
中产其实心酸
国考、国考: “倾国倾城”为哪般
理性选择,还是盲从跟风?
追逐公务员,当官为什么?
世界“公务员热”大盘点
结语:未来何去何从?
灾害、灾害:频发天灾该何求
灾害频发,媒体报道可见一斑
是天灾还是人祸?
双输的博弈:利益与灾害赛跑
防灾减灾的深层次思考
校车、校车:频繁出事究为何
怎样的校车:阳光大道你不走,黄泉无路你偏行
校车安全条例在惨剧后出炉
大鼻子校车来了,真安全了吗?
校车安全为何引出别样的话题?
食品、食品:安全两字应长谈
民以食为天:回顾2011—2012
食以安为先:癌真是“吃”出来的
安以质为本:追寻质量安全根源
质以诚为根: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结语:掷出窗外,共同的期盼
道德、道德:如此缺位太冷漠
感动与心痛并存
谴责与反思交织
忧虑与希望相伴
结语:让道德之花美丽绽放
青春、青春:我该何处安放
从“逃离北上广”说起
从“逃离”到“重返”
未来是否“无处可逃”
敢问路在何方
预警、预警:老龄社会来得有点猛
全球性的“银色浪潮”
缘起“少子高龄化”
“危”、“机”并存
延迟退休是一种世界趋势
中国应对要“积极”
结语: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国企、国企:是改良还是改掉
国企改革的前世今生
本轮国企改革的路径
国企改革与社会重建
炫富、炫富:公益组织被扯有点冤
郭美美炫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郭美美三天就毁掉了一百年?
公益组织改革,试问路在何方?
对公益组织与慈善事业的深入思考
取胆、取胆:熊权与人权的纠结
活熊取胆惹争论
技术先进可否缓解黑熊痛苦?
熊胆粉入药真的无法取代?
蹊跷争论源自各方
熊权保护引深思
熊权人权何以取合
老外、老外:超国民待遇今要改
民间“超国民”:再起风波
如此“超国民”,情何以堪
别了,“三非”们
结语:法律依然是公平的尺度
影视、影视:宫廷穿越翻拍齐上场
银幕燃起重拍热
满屏尽是宫廷戏
四处都刮翻拍风
影视热潮冷解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