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1725
  • 作      者:
    张绍彦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绍彦,山东莱阳人,法学博士,研究员、教授。1984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一2003年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牛,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任教授,2004年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法学理论和刑事法学研究。独著、主编和合作著作30余部,其中个人独著5部:《刑罚的使命和践行》《刑事执行法学》《刑罚实现与行刑变革》等。在《法学研究》《中同法学》《中外法学》《现代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犯罪和刑罚通常是人们对某些现象的评价和反应,由此建立起来的刑法学、刑事法学也成为法学这门规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这是人类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不可逆转也别无选择。然而,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成长,法律实践日趋丰富、深入,法学和刑事法学的研究也日益精深,而规范上的犯罪和刑罚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这一刑事法学的基本问题并没有相应地受到普遍重视。作为事实的犯罪和刑罚应当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整个刑事科学知识与体系的基础。从犯罪和刑罚的本原性认识出发,探索刑事法学研究和刑罚实践发展的科学之路,正是《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的立意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4.“三分五方结构论”与“三分四段机制论”相结合的“三分四段五方综合说”
  这也是我们对刑罚权运行机制分析的观点。鉴于上述各种刑罚权分析的情况,我们主张对刑罚权的运行结构和刑罚的运用过程分别研究,综合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刑罚权的运行结构和刑罚的运用过程之结合上,对问题作出有益的说明:刑罚权的分配和运行与国家运用刑罚对犯罪治理的立法和司法,是一个事物完全一致的两种表现。也就是说刑罚权运行机制的科学、合理、有效,在本质上远非只是一个权力的部门分配问题,而是国家对犯罪总体对策的一部分。
  所谓刑罚权运行“三分五方结构论”,指刑罚权的运行通常应当析分为三项权能,即“三分”:刑事立法之制刑权、刑事司法之用刑权和刑事执行之行刑权。而刑罚权三项权能的运行结构,则由“五方”组成:第一方为刑罚创制之(刑事)立法机关;第二至第四方分别为刑罚适用(刑事司法)之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共同为“刑罚适用”);第五方为刑事执行之刑罚执行机关。这是对全体刑罚权活动的“结构性”分析。而所谓刑罚运用过程的“三分四段运行机制论”则侧重刑罚实际运用的活动过程。其中“三分”为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四段”指刑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执行权等刑事司法活动的四个基本阶段或主要环节。上述两种分析的整合构成了对刑罚权的综合解释论。对刑罚权的这种综合解释,有助于解决下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其一,刑罚权基本权能的结构:刑罚创制权、刑罚适用权和刑罚执行权三项基本权能构成了刑罚运行结构的基本框架。刑罚基本权能的三分分析,揭示了作为国家通常情况下能够施暴的最为严厉的形式——刑罚的严肃性、确定性和稳定性,也反映了刑罚权限制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动态。
  其二,侦查权和起诉权属于刑罚适用权活动过程的一个部分,从其“犯罪与刑罚”活动的性质上讲,二者也是刑罚权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属于对犯罪刑罚追诉权的范畴,但它们不能成为基本的刑罚权能:侦查、起诉共为追诉、求刑,求刑、审判同为适用,核心是审判机关的适用权。其实,在刑罚权的整个运行机制中,如果说制刑权具有决定意义,行刑权具有实现意义,那么,刑罚的适用恰巧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犯罪本原和生成
一 犯罪本原
二 犯罪生成
三 犯罪成因的主体分析

第二章 刑罚的本原
一 作为生活事实的刑罚
二 刑罚怎样存在着
三 刑罚的禁忌和效应

第三章 刑罚使命的理性建构
一 命题的由来
二 刑罚使命的实践依赖
三 罪刑关联的认识基础
四 罪刑关联的实践机制

第四章 刑罚实践的基础和条件
一 刑罚实践的基础因素
二 刑事法治水平
三 刑罚实践的法治保障
四 刑罚实践的现实困境

第五章 刑罚实践运行机制
一 刑罚实践的权力机制
二 刑罚实践的法律机制
三 刑罚实践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行刑理念与监狱职能
一 行刑的价值理念
二 监狱职能嬗变
三 监狱角色与职能定位
四 监狱职能的纯化

第七章 刑罚方法的实践发展
一 轻罪刑的理论思考
二 轻罪刑的制度框架
三 轻罪刑制度的实践要素
四 轻罪刑之社会防卫处遇制度
五 轻罪刑理论选择纲要

第八章 行刑方式的实践创新
一 社区矫正的理论预设
二 社区矫正状况及前景
三 中国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对策

第九章 行刑监督
一 监狱发展和行刑监督的定位
二 中国行刑监督的基础和条件
三 经验与借鉴
四 行刑监督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