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峰遮不住的寂寞与徘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28806
  • 作      者:
    冯保善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在明代中期社会,以山青水碧的江南为中心,产生了一个新的知识群落——山人诗人群。这一群落,迄于清朝结束,在漫长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都成为一个广为社会关注的复杂特殊的知识群落。他们终身为布衣,能诗善文,虽然自标山人,却不愿如山林樵子伐木丁丁,老死山中,更不愿意放弃他们在俗世间的恣意享乐与人生快意,而是频频出没,穿梭在都市与山林草野之间,既纵游着天下的山水名胜,享受着青山绿水的赏心怡情,又进出达官显贵的门下,靠打秋风获取钱财的馈赠,隐人迹之山市,食人间之烟火。他们中不乏不学无术之辈,也多有才情洋溢、经纶满腹之人。他们歌唱自然,吐露心中之声;又谄媚权贵,唱言不由衷之音。身为布衣,偏喜结交权要;独立于仕途之外,偏好相与仕途中人;不事治业营生,一样地吃喝玩乐——这便是明清山人诗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过的历史存在。《中国风·江南文化丛书:青峰遮不住的寂寞与徘徊》分别从纵、横两个角度,既在总体上讨论了明清山人群落的生成,探讨了山人群落打秋风与其谋生的关系,分析了山人群落与历代隐逸之异同,辨析了山人们形形色色、各各不同的人格,阐释了山人们诗意的生活追求、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又以个案的观察,选择其中影响卓著者如孙一元、谢榛、徐渭、王登、陈继儒、李渔六人,次第论列,具体而微地展示了山人们人生及心路的历程。期望通过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对这么一个由时代造就,又不被时代所重,曾经在文化史上存在,也作出了特殊贡献,却鲜被后世子孙提及的落寞的文化群体,还原出其历史的面目,为他们作出一个更客观的,更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客观的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李攀龙作《戏为绝谢茂秦书》,列举谢榛所谓劣迹种种,振臂一呼:“尔若不施大惠,于鳞不佞,二三兄弟爱才久矣,岂其使一眇君子肆于二三兄弟之上,以从其淫,而离散昵好,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于是有王世贞等闻风而动,积极响应,所谓:“老盲骑而追我于陶馆,呵责良久,唯唯谢洗心以从二三子,不复能作态去矣”;“老谢此来何名,狼狈失策。六十老翁何不速死,辱我五子哉”;“眇君子死未耶”(致李于鳞)。“来教谓茂秦云云,弟意亦复尔。几欲削去五子之一,冀不远复也”(致宗子相)。立场分明,鸣鼓攻之,不留丝毫的情面。而谢榛的委曲求全,甚至于近乎摇尾乞怜,都似乎不能换来他们的怜悯,使他们稍稍缓和一下这冷酷的态度。
  关于谢榛与李攀龙的交恶,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里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李攀龙以刑部郎出为顺德知府,谢榛前往探访。不巧李攀龙有事在身,未能及时会晤。谢榛在市楼坐等,到了太阳偏西,一无所见,于是扬言欲去。李攀龙派了小吏,以十金为赠,并通报自己不久将到。谢榛嫌其赠金数少,投掷于地,口出恶言。李攀龙出来接见,谢榛喋喋不休,越发言辞不善。李攀龙见此,于是打道回府,仍使小吏持原先的十金为赠。谢榛竟取金而去。到了京师,谢榛则四处放言,讲李攀龙顺德任上的失德,不适合做太守云云。这于是激起了社中同仁的义愤,被大家一致谴责。李攀龙的《戏为绝谢茂秦书》中也提到此事,并且将这视作谢榛的主要劣迹之一。
  这不禁要令人作如是想:一介布衣谢榛,是否因为太看重了同社诗友的情分,太当真了曾有的交情!殊不知,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彼此的身份地位既有了悬殊的变化,在他,仍要以故人的那种平等,去会见知府大人,这就已经深深触犯了忌讳,冒犯了权威。李攀龙的没有立刻接见,其实正是给他的当头棒喝;派小吏赠以十金,也是在提醒着他彼此间的区别,可惜的是,他没有醒悟,不能够马上明白,依然懵懂,甚至还无所顾忌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这最终便有了李攀龙拂袖登车,扬长而去那一幕。
  ……
展开
目录
主编人语
内容提示
小引

上篇 徘徊在城市山林之间
山人不在山中住
岂亦心隐乎
总为稻粱谋
难以一节名
诗意地栖居

下篇 生命是一道河流
丘也东西南北人
百年一流寓
茅屋老畸人
在清浊之间
闲人不是等闲人
阿谁不知湖上翁

尾声
附录 共同走进一个特殊的群体
后记
修订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