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代沟”的无害化
米德通过对三种文化类型尤其是后喻文化类型的深入分析,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在急速社会变迁的巨大推动之下,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后喻文化)以及“代沟”问题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具体说,原先处于被教化者地位的晚辈之所以能够“反客为主”,充当教化者的角色,是因为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够像他们一样经历如此巨大而急速的变化,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够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当然,米德的贡献还不仅在于对世界范围内代沟产生的必然性给出了颇具说服力的阐释,更重要的是,她对如何解决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同样给出了更为深刻的解答,即关于“代沟”的无害化的阐述。
以往,人们往往把代沟产生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年轻一代的“反叛”上,而米德却进一步把这种反叛归咎于老一代在新时代的落伍之上。以往,尽管也有人强调两代人之间应该进行交流,但他们往往把建立这种交流当成恢复老一代对新一代教化的手段;而米德却声明: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对话。她同时认为,参与对话的双方其地位虽然是平等的,但他们对未来所具有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即后喻方式),决定了在这场对话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她指出,这种经历或许是惨痛的,但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你若不想落伍于时代,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今天正是他们代表着未来。“只有通过年轻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①这就是米德对解决代沟问题所给出的中肯回答。
米德对于代际理论的杰出贡献,当然是因为她通过三种类型说揭示了代际问题的根本厨陸,并为代际关系提供了精准的理论模型,与米德同时期以及继米德之后的很多研究者,对代际问题亦有相当多的讨论,但其新鲜之处几乎也仅在于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个案的不同而已,已经很难再在理论体系上有所超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