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和谐稳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8343
  • 作      者:
    李培林[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村落的终结》《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李培林自选集》《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和谐稳定》依托于2006年的大规模调查资料,在7061个样本的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形势,对社会和谐稳定认识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分专题介绍了收入和财富分配、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产阶层的现状及政治态度、农民工现存状态、贫困群体,以及利益矛盾和冲突等。对于决策者以及研究人员而言,《当代中国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和谐稳定》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样,在这里,认同阶级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的变量。越是将自己认同在较高的阶层,人们就越是具有较少的社会冲突感、社会不和谐感和未来社会矛盾的激化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说中产阶层具有社会稳定作用得具备这样一个前提,即中产阶层自己得认识到自己是中产阶层,并将自己定位在社会中层或中上层以发出自己的社会行动。即使是那些在职业分层、收入分层或教育分层中不在中产阶层之列的人,如果他们将自己认同在中产阶层之列,那么,他们的行动就具有他们所定位的中产阶层的取向——比如说富裕农民,就是如此。
  而客观阶级中的中产阶层,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悲观的解释:与对照组相比,“新中产阶层”是一个具有显著解释力的变量——这个阶层的社会冲突感更强、社会不和谐感更显著、认为未来社会群体之间矛盾会激化的可能性也最大。这里的发现再一次验证了前文得出的结论——在关系取向的阶级结构类型学中,“客观阶级”会变得显著起来。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其代表了阶级意识的形成和阶级一致性看法的同构,这也预示着客观阶级转变为行动阶级的社会动员成本被大大降低。如果我们不能拒绝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更加注意新中产阶层的那种社会批判性。
  老中产阶层的上层——小业主阶层,认为当前社会有冲突和严重冲突的发生比,比农民阶级要高2.646倍,但这个阶层对未来社会冲突会激化这个因变量却失去了解释力。这说明,老中产阶层的上层,仍然是一个接近业主阶层的人群。业主阶层的性质,会多多少少地表现在他们身上。而老中产阶层的下层——自雇阶层,除在“社会不和谐感”中不显著外,在“当前社会群体的冲突感”和“未来社会群体冲突会激化感”中,都具有显著解释力。他们与工人阶级的上层一样,具有与新中产阶层下层较为接近的本性,所以其社会不稳定感会比较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取向,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形成潜在影响——在社会经济形势顺利发展时,其负面影响会被控制在一定范畴内。但如果某个环节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脱节或矛盾,其所造成的影响就可能显化,就可能对既有社会的常态运行表示怀疑并力图去改造。
  ……
展开
目录
导论 和谐社会建设是新的伟大实践
一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体系
四 可供借鉴的西方社会建设理论
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
六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

第一章 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二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第二章 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 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判断
二 财富分配和消费差距问题
三 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四 公平感、阶层认同和冲突感知
五 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支持网络
六 社会价值整合面临挑战

第三章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方法与变量
二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影响因素分析
三 个人和家庭生活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四 安全感、公平感、冲突感影响因素分析
五 政府工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收入与财富分配
一 从平均主义到分配差距过大:文献回顾
二 收入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三 家庭财产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四 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的构成
五 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 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几种描述
二 阶级阶层结构分析范式
三 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测量
四 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态度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一 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背景
二 收入在阶级阶层中的分布
三 各阶级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四 人力资本、阶级位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 中产阶层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一 中产阶层的概念
二 中产阶层的界定、测量和规模
三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四 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八章 中产阶层的力量和政治态度
一 中产阶层是“稳定器”还是“变革器”
二 新中产阶层与老中产阶层
三 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四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九章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一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收入、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
二 农民工的社会态度
三 对农民工具有的积极社会态度的解释
四 结论和讨论

第十章 贫困群体分析
一 问题与方法
二 贫困群体的识别与规模
三 城乡贫困的深度、强度与扶贫力度
四 城乡贫困人口的特征与贫困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十一章 利益矛盾和冲突
一 利益冲突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二 利益冲突意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 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
四 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事件分析
五 结论和讨论

结语 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
二 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