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钱的傲慢与社会的偏见:当代乡村社会建设与社区互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5045
  • 作      者:
    谭同学,王首燕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金钱的傲慢与社会的偏见:当代乡村社会建设与社区互助研究》编著者谭同学、王首燕。
  农民既是“经济动物”,又是“社会动物”。其幸福感的提高,需以堤高收入为基础,但绝不仅限于此。农民收入提高与社区互助紧密相关。
  从农民人生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家人”观念的变化,农村微观社会结构变化及其时代特征,社会网络与“混混”、宗教徒生存之道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亲缘、地缘互助机制的延展及其限度,官僚体系与社会基础的互动,以及乡村社会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与提高农民收入同等重要的、提高农民幸福感的社会路径。
  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与支持农民重建群众参与性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公益互助机制,使村庄成为能够实现农民基本生存价值和尊严并可供其安身立命的社区共同体,是本书力图要呈现的战略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社会与经济绝非“两张皮”
  本书要研究的是乡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存非物质条件改善问题,尤其是村民关系、社会结合方式、村庄社会纽带在村民生产经营与日常生活互助、协力、合作方面的表现及改善问题。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等物质条件改善的话题。只是,对后者的关注已较多,而前者受关注程度仍十分不够。此外,我们首先要旗帜鲜明地说明,乡村社会建设试图要直接改善的虽然是农民生存的非物质条件,但它也有间接地改善农民生存物质条件的作用。社会与经济绝不是毫不相干的“两张皮”,相反.社会建设滞后有时会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以江汉平原农田水利家庭化的过程及其后果为例,对这一关系略作说明。
  一  大小水利错位与有水难灌
  在江汉平原,水稻是主要农作物,而农田水利自然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大集体时期,该地区的农民靠自己的双手修建了一系列水库、人工河、主渠、支渠、毛渠等农田水利设施,从汉江等大江大河引水灌溉,基本上保证了免受旱灾之苦。
  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该地区对水利建设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大大减小,甚至于一些现有的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都已经得不到保证,水利设施毁损和新的水利困难接踵而至。以我们所调查的湖北省沙洋县某镇为例,问题有三:第一,堰塘、湖泊、水库严重淤塞,蓄水保水能力严重下降。该镇政府曾于2001年对该镇2001年和1979年的大型水利设施进行了一组对比,前后比较发现,21年间全镇农田总蓄水能力仅为原来的47.6%.第二,由于多年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护,主渠、支渠、毛渠里以及渠堤上刨堤种植,乱挖、乱垦导致的渠道缺陷,淤塞和因年久失修造成的渠道漏子、暗洞多,使渠系过水能力大大下降。据镇政府的统计,当时全镇80%以上的渠道过水能力不及设计能力的70%。第三,设备陈旧老化,有水无法提灌。该镇大多数的泵站设备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经过20多年的锈蚀磨损,有的泵管已经锈透,有的机身已经锈死。在抗旱的季节,在有的村出现了有水有电,但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
  汉江的水依然如故,人工河也照样可用,但由于中小型水利设施的破坏,大小水利无法完成顺利对接,水已难以灌溉到农田里去。旱灾复又成为该地区农业的主要威胁。
  二  善分不善合与水利家庭化
  在公共水利设施日益破败的情况下,要解决干旱时节的农田灌溉问题,村民面临着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组织起来对水利设施进行修整,二是各自想办法解决自家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与经济绝非“两张皮”
一 大小水利错位与有水难灌
二 善分不善合与水利家庭化
三 团结才有力量救农田水利
四 何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乡土的人生与激变的家园
一 “革命”故事与地方叙述
二 大历史的“小写化”路径
三 “革命”话语的地方实践
四 经济地方化与历史资源化
五 核心家庭本位的地方意识
六 历史叙事中的国家与地方
第三章 权力与金钱重写“自家人”
一 互助中的“自家人”话题
二 “兵匪故事”与村庄之“传奇”
三 样板戏与国家权力的嵌人
四 摇头舞与社会文化的异变
五 在人伦、权力与货币之间
第四章 “马铃薯”缘何变“刺猬”
一 “马铃薯”变成了“刺猬”
二 “差序格局”的当代拓展
三 社会结合的变化及其限度
四 工具性圈层格局及其根源
第五章 “灰社会”与乡村灰化逻辑
一 从“灰社会”看农民合作
二 乡村灰化路径与社会基础
三 社会结构类型与“灰社会”
第六章 圣灵的救赎抑或俗世的互助
一 村庄生活遇上基督教发展
二 俗世生活的无助及其救赎
三 平凡人生需有超凡的寄托
四 从俗世互助到圣灵的救赎
第七章 亲缘与地缘的延展及其限度
一 数码快印界来了个“幽灵”
二 将亲缘与地缘嵌入市场
三 亲缘、地缘与企业内卷
四 将市场嵌入亲缘和地缘
五 非正规经济的可能与限度
第八章 官僚体系与差序网络的互嵌
一 社会建设需理解官僚逻辑
二 “政治农业”的现实表征
三 组织目标及其个人化置换
四 官僚体系与差序网络互嵌
第九章乡村社会重建的路径与策略
一 社会文化是急需的突破口
二 激变时代核心价值稳定器
三 社会重建具体路径与策略
附录一 中国乡村研究中的经验修辞与他者想象
附录二 类型比较视野下的深度个案与中国经验表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