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7551
  • 作      者:
    胡虹霞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胡虹霞,1975年生于湖南安乡。1995-200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委办局项目及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合著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借用模式研究的理论和思路,以“梳理、反思、吸收和构建”为主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人类社会存在的多种公民道德建设模式中提炼并分析了“城邦本位型”“主体契约型”“政府主导型”等三种典型模式,借鉴已有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经验,审视我国当前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了“引导-自觉型”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的构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近代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中,其“主体契约型”的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出现,与其特定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勃兴,培育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为“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创建做了建设主体条件上的准备;近代国家观的契约论转向及适用优势,为“主体契约型”模式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民主政治观念和法律法规意识上的铺垫;西方古典公民道德建设思想在近代的渐变与转型则孕育了“主体契约型”模式诞生的契机。
  (一)近代市场经济的勃兴对主体意识的积极影响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而这种解放首先就体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者的主体性解放上:一方面以市场的平等摆脱了人对人的依赖,实现了主体性的一次社会大解放;另一方面,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使人从自然的依附下释放出来,实现了主体性的一次自然大解放。
  1.市场经济使人摆脱了对人的依赖,促进了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
  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产生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把人从人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导致独立个人的形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成为经济运行的枢纽,一切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都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自由流动和配置,其参与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不再是他人可以任意支配之物。社会关系对于个体来说已不再是无可抗拒的、与生俱来的命运,相反,成为个体从中获得自身主体性、并实现自身价值的依托。“在市场交换的这种联系中,面向市场就是面向整个社会,参与交换就是加入世界历史性的活动,交换物就是交换他人的不同劳动;占有物也就是占有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这样,个人也就与整个人类世界融为一体。”①正是由于市场对个人现世物质利益的承认与追求,才使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神权和王权,挣脱了封建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形成关于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概说
第一节 公民、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
一 公民与公民道德
二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价值
三 公民道德建设系统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一 “模式”的一般理解
二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内涵
三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的几点说明

第二章 “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第一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界定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城邦政治伦理思想
二 城邦公民道德生成论
第三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一 以斯巴达为例
二 以雅典为例
第四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评价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功能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局限

第三章 “主体契约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第一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界定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以人性恶论为前提的民主政治理论
二 以公民个体为本位的伦理建设思想
第三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一 以英国为例
二 以美国为例
第四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评价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功能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局限
……
第四章 “政府主导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第五章 构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引导-自觉型”
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