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的在场既让我觉得历历在目,又叫人感到不可捉摸,具体表现为一种既成熟而又有不足的知识形式。”又指出,“我无论是在肉体之中,还是作为肉体,一直都是在一个主体间所共有的世界里,集体共同居住的生活世界就像文本和语境一样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直到相互构成网络。”恰恰是这个人们置身于其中却又往往感觉不到其置身的社会总体生活,赋予教育者对诸德性教育理解之语境或框架。这个总体性的框架是为每一位诸德性教育者所分有,并且是在一种不知不觉或无意识之中分享。由于是无意识地分有,因而人们更容易看到不同德性教育的差异性,而没有或无意之中忽略了诸德性教育的共同性。也许人们对诸德性教育的理解是各不一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共同之处。当人们彼此交流各自对诸德性教育的理解时,这种交流之所以可能,恰恰就表明了这种共通性基础的存在。这就是说,人们都是在一种自明的概念框架的背景下来去理解诸德性教育。而理解之所以不同,是与人们考察问题的视角,与人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等联系在一起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