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且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村民自治权无法保障原因很多,其中,制度供给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村民自治权的理论,认为个人自治和团体自治是民主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其学理基础是人民主权思想其本质是地方自治的延伸。调研表明,我国村民自治权的运行无论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还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方面都还存在制度缺陷。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首先要明确村民自治的性质及其定位,确认村民自治组织为法人团体;其次,村委会的撤换、罢免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程序规定;再次,村民自治权运行的司法救济机制必须加以完善;最后,要制定《村民自治法》,构建起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框架。
绪论
第一章 村民自治与村民自治权
一、自治与村民自治
(一)村民自治权中的“村民”
(二) 村民自治中的“自治”
(三)村民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特区自治的区别
二、村民自治的历史因素考察
(一)村民自治中的乡绅因素
(二)村民自治中的宗族因素
(三)村民自治中的教化因素
(四)村民自治的国家权力因素
三、村民自治权
(一)村民自治权的概念
(二)村民自治权的性质
(三)村民自治权的特征
(四)村民自治权的来源
第二章 村民自治权域内域外关系论
一、村民自治权的域内关系论
(一)村民自治权与城市居民自治权的比较
(二)村民自治权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比较
(三)村民自治权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比较
二、村民自治权的域外关系论
(一)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理论和实践
(二)西方国家中央地方关系与我国村民委员会与政府的关系
(三)西方地方自治下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与我国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的关系
第三章 村民自治权的民主法治精神
一、村民自治权的政治理论基础
(一)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古希腊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二、村民自治权的人民主权价值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村民自治权与人民主权
三、村民自治权的自由价值
(一)自由是村民自治权的终极价值追求
(二)村民自治权与个人自由
四、村民自治权的民主价值
(一)民主理论
(二)村民自治权的本质是民主
五、村民自治权的法治价值
(一)法治理论
(二)村民自治权的法治价值
六、村民自治权的人权保障价值
第四章 我国村民自治权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村民自治权
(一)典籍小考
(二)《城镇乡地方自治章 程》评述
二、中国近代村民自治权
(一)地方自治权
(二)村制实践
(三)其他村制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村民选举权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村民自治权
五、以村民委员会为载体的村民自治权
(一)村民委员会的创设
(二)村民委员会制度的推广
(三)村民自治权的发展与完善
第五章 印度村民自治实践的借鉴
一、村民自治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
二、不同时期执政者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
三、村民自治组织架构和职权范围
四、政党基层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五、影响村民自治的社会因素
六、启示
第六章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缺陷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缺陷的一般性表现
(一)村民选举法律制度及其缺陷
(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缺陷
二、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缺陷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一)民主意识的缺乏
(二)宗族势力的干扰
(三)法律制度的缺位
(四)“两委”矛盾
三、压力型体制下村级治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二)原因分析
四、村民委员会的异化及其制度矫正
(一)村民委员会异化的表现
(二)村民委员会异化的成因
(三)探究村民委员会异化矫正的路径
五、我国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村民自治罢免权的缺陷及其克服
一、选举罢免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二、自主罢免的特性及其积极意义
三、自主罢免权行使受到的阻力及其原因
(一)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淡漠
(二)乡镇政府、村两委处于利益关系的强势地位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机制缺陷
四、完善自主罢免权行使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完善罢免动议的提出机制
(二)明确罢免动议的提出和受理主体
(三)规范罢免的程序
(四)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第八章 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冲突与整合
一、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冲突的表现形式
(一)民主选举权与基层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
(二)民主决策权与基层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
(三)民主管理权与基层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
(四)民主监督权与基层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
二、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冲突的原因分析
(一)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野
(二)法律制度上的缺陷
(三)权力体制上的不成熟
三、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整合的必要性
四、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冲突的整合
(一)加强法制教育,整合利益机制
(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法治保障
(三)新设行政机构,调适权力体制
(四)加强村民自治权利意识的培养
第九章 村民自治权的立法完善
一、村民自治权的立法现状
(一)法律渊源不够明确
(二)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三)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
二、村民自治权的重新定位
(一)村政务与村务应当分离
(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界限应当明确
(三)政权组织对村的具体管理权限应当法定
三、村民自治权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一)理顺法律渊源,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
(二)国家法对村民自治权的赋予与保障
(三)完善村民自治地方法规规章
第十章 完善村民自治权的救济机制
一、村民自治权救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村民自治权救济的理论依据
(二)村民自治权救济的现实必要
二、村民自治权救济途径分析
(一) 私力救济途径
(二)公力救济途径
三、完善村民自治权救济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非制度层面的完善
(二)制度层面的完善
第十一章 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二)原则
二、村民自治的主体
(一)对村民自治本身的正确理解是确定村民自治主体的前提
(二)作为自治主体的全体村民
(三)村民会议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三、村民自治法律制度重构与村民选举制度
四、村民自治法律制度重构与村民管理制度
(一)明确村干部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
(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选择
(三)两委联席会议
(四)创新民主决策机制与管理机制
五、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完善与民主监督机制
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完善与司法救济机制
(一)村民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辨析
(二)选举过程中纠纷的救济
(三)村集体财产被侵害时的救济
七、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参考文献
附一:德化县浔中村、湖坂村、许厝村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附二:连江县长龙镇、长乐市梅花镇村民自治问题调研报告
附三:问卷设计
附四:梅花镇问卷统计结果
附五:长龙镇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