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展阶段<br> 1982年,第十四届国际大坝会议在巴西召开,会上有国际专家介绍了部分面板堆石坝设计建设经验,从此现代面板堆石坝概念引入我国。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年会在底特律召开,会上举行了一场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和运行的专题学术讨论会,系统介绍了面板堆石坝设计和施工技术。会后出版了面板堆石坝论文专辑,发表文章37篇。这次会议对各国面板堆石坝的发展有重大影响。1985年我国启动西北口面板堆石坝(湖北黄柏河,坝高95m)试点工程。以此为标志,一般认为我国现代面板堆石坝技术起步于1985年。<br> 中国的现代面板堆石坝,按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引进消化、自主创新和突破发展等3个阶段。<br> 1985~1990年为引进消化阶段。这一阶段开工建设的面板堆石坝有西北口、关门山(辽宁小汤河,坝高58.5m)、沟后(青海恰卜恰河,坝高71m,重建坝高55m)、株树桥(湖南浏阳河,坝高78m)、成屏一级(浙江松阴溪,坝高74.6m)、龙溪(浙江始丰溪,坝高58.9m)、横山加高(浙江县江,坝高70.2m)、铜街子左副坝、小干沟(青海格尔木河,坝高55m)和广州蓄能上库(广东从化,坝高68m)等,约有14座。此前已开工建设的柯柯亚(新疆柯柯亚河,坝高41.5m)和罗村(浙江胥溪,坝高58m)等坝,坝体断面、填筑参数和施工工艺等还有传统技术的痕迹。<br> 西北口坝作为现代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的试验项目,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取得了100m级面板堆石坝研究成果,在筑坝技术方面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建成后的西北口面板堆石坝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为这一阶段的里程碑工程。这一阶段的特点有:筑坝技术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已有无轨滑模、碾压砂浆固坡等少量技术开发和创新;最大坝高不超过100m;开始起草设计导则,向规范化建设迈出了第一步;对面板堆石坝特性的认识不足,面板混凝土裂缝较多,发生溃坝的沟后坝和面板严重坡损的株树桥坝都是在这一阶段建成,说明设计和施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