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何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展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筑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摘自“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总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