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20115
  • 作      者:
    张玉瑜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是对南方发达地区传统建筑工艺抢救性研究的一部分,针对福建地区传统营造体系中的大木匠师技艺和大木作技术进行记录、船读与分析研究。作者根据实地调查和匠师访谈的一手资料揭示了传统营造体系中许多保密以及面临失传的技艺精华,例如记数图、水卦技艺和篙尺技艺,对其内容与特点进行释读与研究。《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同时记录了传统营造体系中大木匠师技艺培养和技艺内容;探讨传统图纸系统以及影响设计的观念思维;分析穿斗体系中大木匠师的构架设计原则,以及福建地域的传统营造特点。《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建筑史学、科学技术史学以及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工作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情况都说明了纸质的“图纸”其实对传统匠师而言,是极不可靠的形式:一方面流于某种可见的形式,易使其技艺受剽窃,另一方面也不耐久;因此几乎所有匠师都表示没有(或不需、或没这习惯做法)将其设计技艺以“抄写于纸张形式的工作手册”的方式加以记录或传承。他们说“一切靠脑子去记忆”,放在脑中才是最根本的方式。这种传统观念也同样显现在木雕或彩绘匠师中,他们一般表示沿用“无图谱”的传承方式,因为纸张易损毁,无法保存;同时,每次施作时必然要依其规模、造价、纹样题材等的要求进行设想,是很难照搬某一次的设计去应用的。保存图稿对应用并无帮助,是没有太大意义的。<br>    由此可见从匠师的考虑来说,其技艺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即是拥有“灵活的头脑”!<br>    虽然匠师们说可以没有图纸,却强调“不能不画篙尺!”这是因为篙尺在传统营造体系中的作用既上承大木匠师的技艺,也下接大木工匠的技术与团队协作方式的养成,这一环节仍是无可取代的。因此,纵使当代的大木匠师承揽文物部门修建的文物工程,使用着盖章的图纸,大木匠师仍需将其转画成一根根的篙尺,“否则无法施作的!”<br>    篙尺技艺的源头也许同斗棋的起源一样难以探究,但木料硬坦的性质与其1:1的尺寸标示方式必然有关。相较于纸张的不可信任,木料对大木匠师来说还是较可亲的伙伴12)系统的差异处从篙尺的重要性可以理解有无运用篙尺是判断技艺系统的要素,那么,篙尺在什么情况下被取代?以及如何取代?这将是传统匠艺系统开始转化的关键处。<br>    出生于1945年的陈立人匠师,其祖父师承自泉州南安地区,原来是使用篙尺的,但经文革一场劫难,其祖父流传下来的一支篙尺已被毁了,因此陈立人匠师对篙尺仅存记忆,无法运用。受访时他凭印象解释祖父的篙尺上有示意性的水卦图,但无比例。<br>    张碧强匠师在访谈时表示“篙尺,不一定用”,他说:“篙尺只是个意思,画在硬材料上比较不会走样。”当追问其师父是否用时,则表示其师花司已不使用。因为在其拜师学艺时即已替他绘制“样板图”。因此,篙尺的转化应完成于其师辈(花司现已高龄九十余)。<br>    师承与环境因素确实是促使技艺转化的主要原因。从表2.2的说明,我们看到B系统的样板图与剖面图共同具有的一些特点:如每一构件皆注上十分详细的尺寸,尤其是附加许多标高,甚至注上平面图中所有的柱径与檩径,或者是构件升起的尺寸等;并且其他辅助的图纸也相对详细。这些图面标注内容于今日的制图规范而言不足为奇,但当我们了解传统营造图纸的内容时便会发现,这是今昔图纸系统的差异点,唯有这样才能将原本显示在篙尺的内容转换至图面上。相对于篙尺技艺的置换,大木匠师在营造与组装过程中执篙操作的行为必然也发生了转变。
展开
目录
    引言<br>    1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的习艺与传承<br>    1.1 福建大木匠师技艺的养成及师承特点<br>    1.1.1 学艺<br>    1.1.2 师承<br>    1.1.3 工匠团队的地域性<br>    1.2 大木匠师的工作领域<br>    1.2.1 设计<br>    1.2.2 估算<br>    1.2.3 营造<br>    1.2.4 工种间的协调<br>    1.2.5 仪式活动<br>    1.3 当代传统匠艺的变化<br>    1.3.1 传承方式的变化<br>    1.3.2 技术与技艺的变化<br>    1.3.3 大木匠师技艺的变化<br>    <br>    2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的设计技艺<br>    2.1 传统营造体系中的设计环节<br>    2.2 设计技艺的操作系统<br>    2.2.1 关于图纸名称<br>    2.2.2 关于图纸的种类与内容<br>    2.2.3 关于图纸系统的讨论<br>    2.3 影响设计的观念、思维<br>    2.3.1 合白法与各种尺法<br>    2.3.2 吉凶禁忌<br>    2.3.3 营造禁忌<br>    2.3.4 观念技艺的操作<br>    <br>    3 构架设计的原则<br>    3.1 大木匠师的访谈纪要<br>    3.2 关于构架设计的探讨<br>    3.2.1 大木匠师的关键词<br>    3.2.2 穿斗构架的力学原则<br>    <br>    4 从设计到制作的转换过程<br>    4.1 记数图<br>    4.1.1 记数图的性质特点<br>    4.1.2 记数图的标画程序与营造步骤<br>    4.1.3 记数图如何操作<br>    4.1.4 记数图与梁、楣、榫卯的制作<br>    4.1.5 记数图与北方“讨退”方法的比较<br>    4.1.6 记数图与构件标写内容的关系<br>    4.2 算水<br>    4.2.1 算水技艺的性质与特点<br>    4.2.2 算水的程序与步骤<br>    4.2.3 纵向的升起值<br>    4.2.4 柱高与水卦设计的关系<br>    4.3 落篙<br>    4.3.1 篙尺的制作与绘制<br>    4.3.2 篙尺的内容<br>    <br>    5 关键设计技艺的地区性比较<br>    5.1 水卦图<br>    5.1.1 各区匠师的水卦图技艺<br>    5.1.2 水卦技艺的讨论<br>    5.2 篙尺<br>    5.2.1 莆田吴庆泉大木匠师的篙尺(篙鲁)技艺<br>    5.2.2 泉州南安梁明夏大木匠师的篙尺技艺<br>    5.2.3 泉州梁世智大木匠师的篙尺技艺<br>    5.2.4 三明黄焕金大木匠师的篙尺(鲁杆)技艺<br>    5.2.5 与北方丈杆的初步比较<br>    <br>    6 福建大木作的营造技艺<br>    6.1 穿斗体系与福建地域的特点<br>    6.1.1 试安装程序与构件的制作<br>    6.1.2 上架的方式<br>    6.1.3 比较与讨论<br>    6.2 工具尺与尺法<br>    6.2.1 A.篙尺类<br>    6.2.2 B.营造丈量用尺类<br>    6.2.3 C.营造工具尺类<br>    6.2.4 福建各地区的工具尺<br>    6.2.5 关于尺法的讨论<br>    6.3 工具谱系<br>    6.3.1 闽南漳州陈立人匠师<br>    6.3.2 闽南泉州南安梁明夏匠师的工具<br>    6.3.3 闽东南莆田宋福春匠师<br>    6.3.4 访泉州老手工具店孙老板<br>    6.3.5 闽东福安缪建新先生的工具<br>    6.3.6 闽东福安雷廷益匠师的工具<br>    6.3.7 闽中三明黄焕金匠师<br>    6.3.8 闽北绍武邱忠明先生<br>    6.4 用料经验<br>    6.4.1 福建地区常用木材种类、特性与主要产地<br>    6.4.2 伐木<br>    6.4.3 关于伐木技艺的比较与讨论<br>    6.4.4 关于建筑材料来源的探讨<br>    6.5 修缮技术与做旧方法<br>    6.6 空间与构件名称<br>    6.6.1 空间名称<br>    6.6.2 构件名称<br>    6.6.3 部分构件名称图解<br>    <br>    7 其他几类匠作的技艺调查<br>    7.1 木作雕刻及泥塑技艺调查<br>    7.1.1 木作雕刻技艺<br>    7.1.2 泥塑技艺<br>    7.2 泉州油漆作匠艺调查<br>    7.2.1 探讨点<br>    7.2.2 访谈资料<br>    7.2.3 工料工限问题<br>    7.2.4 原料<br>    7.2.5 工艺<br>    7.2.6 作法<br>    7.2.7 色调<br>    7.2.8 彩绘与贴金<br>    7.2.9 特殊工艺与材料<br>    7.2.10 特殊工艺做法<br>    7.2.11 脚手架<br>    7.2.12 工序<br>    7.2.13 工具<br>    7.3 泉州正漆作技艺调查<br>    7.3.1 访谈资料<br>    7.3.2 油漆原料及配制方法<br>    7.3.3 油漆技术<br>    7.3.4 工具<br>    7.3.5 贴金<br>    7.3.6 色调及禁忌<br>    7.3.7 彩绘<br>    7.3.8 估价与工限<br>    7.4 闽南建筑彩绘技艺调查<br>    7.4.1 漳州彩绘匠师技艺调研资料<br>    7.4.2 莆田地区<br>    7.4.3 访问台湾李乾朗先生<br>    7.4.4 绍武宝严寺大殿的基础资料<br>    <br>    8 结语<br>    附录l 部分受访匠师的习艺历程与主要作品<br>    附录2 论文调研行程与受访谈人员列表<br>    附录3 营造名词解释<br>    参考文献<br>    后记<br>    图表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