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类住宅的几个误区
公共交通无作用
公共交通对于别墅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它是最基本的要求。从目前北京的情况来看。即使是高收入家庭,人手一车也不太现实。对于有能力消费低密度住宅的买家来说,他不一定经常使用公共交通。但其存在是一道重要的心理保障。而对于其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公共交通则是生活的必要工具。
周边环境不重要
目前别墅社区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社区与周边的社会环境差异过于明显,有一种贫民窟中冒出暴发户的感觉。社区内外强烈的贫富反差。很容易让别墅的居住者产生忧虑和不安,而居住的安全感是现代社会对社区内外环境最起码的要求。
生活方式很舒适
郊区的别墅较之市区的公寓,从住宅本身来说。舒适度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些往往是牺牲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换来的。
舒适未必便利。别墅类住宅的舒适度是在一定成本的前提下,牺牲空间距离换取的,因此。居住一旦脱离了城区就业大环境,生活诸多方面都会感到不便利。像老人就医。晚年社交生活,小孩就学,业余教育配套等。
舒适未必经济。从居室面积上说,别墅类住宅因面积较为宽裕,比起市区高密度集合式公寓类住宅来,空间利用率要低一些;从交通上说,频繁往返于城郊之间。要增加许多费用;从建筑上说。墙体暴露的面积比起公寓要大一些。因而采暖、制冷的能源消耗将增加;尤其是远离市区,不能及时处理日常事物。包括往返交通。这些都使生命中宝贵的时间损耗加大。
生活方式很舒适虽然国土资源部下达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对别墅类用地叫停。使已经通过立项审批的别墅项目包括正在规划的Townhouse类项目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别墅的市场规模不仅与人口密度、土地资源等自然条件相关。而且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多数情况下,别墅市场规模与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比例成正比关系.从目前市场看,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同时作为别墅住宅目标客户群的中高收入阶层以及外籍人士中,主力人群多为中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考虑到老人和孩子对市区生活的依赖,在同等的价位上,他们往往可能会选择生活更为方便一些的市区公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