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通过对植物表面(叶、茎)的淋洗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的间接伤害,促使森林衰亡,还诱使病虫害爆发,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欧洲每年排出2200万t硫,毁灭了大片森林。我国四川、广西等省区已有10多万公顷森林濒临消亡。
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鱼苗窒息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使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紊乱;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对某些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比海水还强,大理石、汉白玉、砂岩、板岩都能被腐蚀,因此会损失一些建筑物和文物。如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全世界已有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破坏,如加拿大的议会大厦、我国的乐山大佛等。酸雨还直接危害电线、铁轨、桥梁和房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km,降水的pH值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km。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估算,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一千一百亿元人民币。
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1400万t。按照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0~40亿t标煤,原煤消费量约需25~33亿t,二氧化硫产生量将达4200~5300万t,比2003年增加2000~3000万t。按照目前的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预计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2800万t左右,超过大气环境容量约1600万t,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据估测,大气中的SO有70%来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煤炭是当今世界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电厂燃煤是造成二氧化硫和酸雨问题的罪魁祸首。我国火电厂燃煤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且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比较集中。因此,火电厂的燃煤烟气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酸雨污染的有效的和刻不容缓的措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