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计算机网络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36443
  • 作      者:
    张晓明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计算机网络教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包括绪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和网络安全共8章内容,各章后附有丰富的习题,还给出了3个附录,包括全国硕士生入学统考的大纲、近两年的计算机网络试题与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教程》有配套的PPT教学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相关网站下载。
    《计算机网络教程》定位于应用型学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深入浅出,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应用的统一,对每章的例题和习题都做了精选,体现了“例题-习题-考题”的一致性;在基本原理方面力求讲透,设计了大量生动的图例和实例说明;在协议分析及其验证方面,选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在多个网络层次进行数据抓包并显示;在内容上,兼顾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计算机网络”课的大纲范围。
    《计算机网络教程》可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融合了不同的需求,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师生和网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也是最低层,它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
    在物理层,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包括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之间的接口;
    (2)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实现在连接各种设备的传输媒体上透明地传输数据的比特流等。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因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等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差异,使其上层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下面从数据通信的角度出发,依次阐述数据通信模型和性能指标,分析常见的传输媒体、数据通信方式和数据编码方法,比较三种交换技术,最后给出物理层的协议。
    数据通信是指在两点或多点之间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现代数据通信系统是指使用电力或电子设备在两点或多点之间传送符号或字符形式的系统,如电报系统、电话系统、传真系统等。
    2.1.1数据通信模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由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这是两个用户通过电话机上网相互通信的例子。其中源系统包括信源和信号变换器,目的系统包括信宿和信号变换器。
    这里的信号变换器也被称为数据通信设备,是指不对数据进行最终的处理,只是把数据接收下来,通过一定变换又发送出去的设备,如调制解调器。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信源和信宿也可以称为数据终端设备,指的是对数据进行最终处理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显示器、电传打字机、打印机等发送或接收数据的设备。因此,数据通信系统也由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组成。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1.2 我国的网络发展情况
1.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1 按拓扑结构分类
1.2.2 按地理范围分类
1.2.3 无线网络
1.2.4 其他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 分层体系结构及协议
1.3.2 OSI模型
1.3.3 TCP/IP协议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数据通信概述
2.1.1 数据通信模型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2.2 传输媒体
2.3 数据传输方式
2.3.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2.3.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3.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2.3.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3.5 共享通信和点对点通信
2.4 数据编码技术
2.4.1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2.4.2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4.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
2.6 数据交换技术
2.6.1 线路交换
2.6.2 报文交换
2.6.3 分组交换
2.7 物理层协议与设备
2.7.1 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2.7.2 物理层的设备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2 组帧技术
3.2.1 字节计数法
3.2.2 字符填充法
3.2.3 零比特填充法
3.2.4 违例编码法
3.3 差错控制
3.3.1 奇偶检验码
3.3.2 循环冗余校验码
3.4 流量控制
3.4.1 停等协议
3.4.2 滑动窗口机制
3.4.3 后退N帧协议
*3.4.4选择重传协议
3.5 高级数据链路协议HDLC
3.5.1 HDLC的基本特点
3.5.2 HDLC的帧结构
3.5.3 HDLC的帧类型
3.6 点对点协议PPP
3.6.1 PPP协议的特点与组成
3.6.2 PPP协议的帧结构
3.6.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习题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1.1 IEEE802参考模型和协议
4.1.2 局域网的分类
4.2 传统以太网
4.2.1 CSMA/CD协议
4.2.2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4.2.3 以太网的MAC层和帧结构
4.3 高速以太网
4.3.1 100BASE-T以太网
4.3.2 千兆以太网
4.3.3 万兆以太网
4.4 虚拟局域网
4.5 无线局域网
4.5.1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分类
4.5.2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4.5.3 无线局域网的帧结构
4.6 局域网的扩展
4.6.1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
4.6.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
习题

第5章 网络层
5.1 网络层概述
5.1.1 数据报网络服务
5.1.2 虚电路网络服务
5.1.3 数据报和虚电路网络的比较
5.2 标准分类的IP地址
5.3 子网与超网编址方法
5.3.1 IP子网划分
5.3.2 CIDR
5.4 IP和ICMP协议
5.4.1 IP协议
5.4.2 ICMP协议
5.5 ARP协议
5.6 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器
5.6.1 IP分组转发
5.6.2 内部网关协议RIP
*5.6.3 内部网关协议()SPF
*5.6.4 外部网关协议BGP
5.6.5 路由器
5.7 IP多播
5.7.1 IP多播概述
*5.7.2 IP多播协议与路由选择
5.8 VPN和NAT
5.8.1 VPN
5.8.2 NAT
5.9 IPv6协议
5.9.1 IPv6编址
5.9.2 IPv6的基本首部格式
习题

第6章 传输层
6.1 传输层协议概述
6.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6.1.2 端口及其作用
6.2 UDP协议
6.2.1 UDP协议的特点
6.2.2 UDP报文格式
6.2.3 UDP的校验和计算
6.3 TCP协议概述
6.3.1 TCP协议的基本特点
6.3.2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6.4 TCP的连接管理
6.4.1 连接建立
6.4.2 连接释放
6.4.3 连接重置
6.5 可靠传输
6.6 TCP的流量控制
6.7 TCP的拥塞控制
习题
……
第7章 应用层
第8章 网络安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