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35566
  • 作      者:
    车丽娇编著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中华传世名句里的智慧》编辑推荐:如果身处闹市你每天行色匆匆之际,唯一的放松方式是听耳朵里那枚小小耳塞传出来的下载音乐;如果你每天的工作必须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一个城市的不同地方或者与客户在MSN上“聊天”以及收发邮件;如果过年时你家大门口的对联慢慢地变成机器印刷的老生常谈的几幅对子;如果你在赴宴时,大家的下酒菜是一个一个的黄段子或者划拳猜令;如果你再听到有人念唐诗有人填词会觉得有一丝丝好奇或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散落无着有一丝丝失落感觉在心头……那么,买这本《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放在床头,作为你行将入眠时的一点点陪伴,或许是不错的选择。<br>    图书市场上的国学常识系列并不在少数,那么这本书与其它的同类书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想,最起码有如下几点:<br>    一、“情兼雅怨”,说白了,就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下面,笔者就从内容、所选名句的作者、以及《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所针对的读者对象来说明它的雅俗共赏。<br>    《国学常识》一本,分为六个部分:诗词、文论、辞赋、散文、曲戏、对联。诗词恐怕是为现代人最普遍接受与喜爱的古文学形式;而文论部分是《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与其它同类书最大的不同,许多同类书基本不会辑录这一部分。对文学史有所深究的读者,可以清晰地从中看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而对其比较陌生的朋友难道就不能看了么?非也。古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悉数体现在文论中,不失为学习古人智慧的最佳途径。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在评论文学作品,在评论一幅画,在评价一个人时,所采取的标准,依据的理论其实都如出一辙,所以,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中国古人的文论文字中,看到古人的价值观与处世标准,并且引以为今用;辞赋,很美,我们处处可以从中见到发端于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以香草与美人,指代自己的高洁品行与志向,也正因为此,这些华美的篇章与现代人无处安放无可着落的精神诉求,正相吻合与映衬;散文,就不必多说了,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什么“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什么“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当然,只摘大家耳熟能详的,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我们还是选录了一些名人名篇中,流传不太广但仍然不失为名篇、于今有借鉴意义的作品供大家欣赏;曲戏,对的,是“曲戏”,包括散曲与戏曲。如果诗词、文论、辞赋、散文还是偏于“雅”的文学形式,那么,这一部分,就完全是无谁不可喜欢与阅读的部分了,《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不用我多说,你们都知道的,呵呵;最后一部分,就是最最最最最让大家喜欢的了,看了这一个个对仗工稳却不乏稍有戏谑的对子,大家就在合上书的时候,会心一笑或者开怀大笑吧。<br>    二、“体被文质”,文华、质实,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叫不仅长得美,心灵还美,这在是历代文人们在文学创作中难于两全的。《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中华传世名句里的智慧》品相好,长得美,自不必说,翻开素朴封面,双色印刷,选色不张扬,图片均是流传下来的精美古画,就仿佛一位略施淡妆的天生丽质女子;至于心灵美,大家一读,自然就知道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中华传世名句里的智慧》是一本旨在令读者从中华传世名句中吸取人生智慧与生命体验的一本通读物,分为诗词、文论、辞赋、散文、曲戏、对联等六大部分,体例为“摘引”+“出处”+“释义”+“赏析”,摘引出的均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出处均以权威版本为对照尽量减少口耳相传中造成的错讹,释义精当,赏析独到,实为热爱国学之人的最佳选择。<br>    《中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中华传世名句里的智慧》适用于:15—19岁为主的初高中生及其家长;知识水平有限,以高中生活中专生、有一定社会阅历、需要提高阅读的人群,年龄在23—35岁(男性比重大)
展开
精彩书摘
    诗词<br>    诗人峨冠博带,捋须吟唱的画面,大抵是对中国诗歌的最好注脚;然而,追本溯源,最早的诗歌,却产生于劳动人民的歌唱,“劳呻而康吟”之谓也。现存最早的一首诗为《弹诗》:“断竹,续竹,飞土,逐(今肉)”,仅用八字,便生动传神地绘出了从制作弓箭到狩猎的场面,但这只是偶然成书,不能作为奠定一种文学范式的鼻祖。<br>    所以,传为孔子编定的《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便具有了无可取代的意义;而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的《离骚》以其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以其中倾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此后,中国的诗歌,便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向前发展。<br>    然而,不管是现实还是浪漫,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里的智慧、浓烈情感等等,便成了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br>    只羡鸳鸯不羡仙——爱情诗<br>    【名句】<br>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r>    【出处】<br>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br>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br>    【释义】<br>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br>    【评析】<br>    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各种生物都在春天的感召下生长发育,在这样一个万物繁衍的最佳时机,无论动物还是人,都在这样的季节里不由自主地想成偶。水鸟成双嬉戏,君子思念淑女,看似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却表达着同一种情感,这与文学意义上的“兴”不谋而合。<br>    【名句】<br>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br>    【出处】<br>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br>    ——《诗经·周南·桃夭》<br>    【释义】<br>    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br>    【评析】<br>    虽然我们知道这首《桃夭》主要讲的是婚嫁的场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出嫁的女子姓甚名谁,嫁到谁家。历史是有选择地留存的,从一张出土的纸上我们能清楚地知道两千多年前埃及法老的一次宴会上出席的人员,但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却无人知晓。同样的,虽然这首诗记录下了一个女子出嫁的热闹场面,但是这位女子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尘埃了。<br>    【名句】<br>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br>    【出处】<br>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br>    ——《诗经·卫风·木瓜》<br>    【释义】<br>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br>    【评析】<br>    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习俗,但是古人要比我们大方得多,我们今天也顶多说是“投桃报李”,而古人却是直接拿美玉交换。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凡是用斜玉旁的字,百分之九十跟玉有关。而在这首诗里,琼琚、琼瑶、琼玖自然都是美玉了。古代男女讲究互赠信物,这首诗也是一个证明。<br>    【名句】<br>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r>    【出处】<br>    击鼓其镗(táng),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yuán)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xún)兮,不我信兮。<br>    ——《诗经·邶风·击鼓》<br>    【释义】<br>    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br>    【评析】<br>    关于这句诗,历来有许多争议。郑玄认为这是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认为郑玄的《笺》过于偏误,并很幽默地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与《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前对他妻子说的“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相比较,认为这两处“情境略近”。当然,今天普遍都认为这是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之言了。<br>    【名句】<br>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br>    【出处】<br>    静女其姝,俟(sì)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yì)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br>    ——《诗经·邶风·静女》<br>    【释义】<br>    并不是这只彤管本身多么有价值,只因为它是美女送我的。<br>    【评析】<br>    女子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喜欢在约会的时候故意迟到或藏起来,让男方等待,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心理学上也是有渊源的,是恋爱中女性的本能在作怪。她这样做不是对你怀有恶意,更不是要弃你而去,姗姗来迟,有意躲藏,看到对方的那种焦虑不安、备受痛苦折磨,内心反而会充满快乐,因为这是对方在乎自己的体现。而男方约会迟到往往会给女方带来众多的困扰,有时候因为这一迟到功亏一篑。元代有一首《寄生草·相思》的曲子就表达了女孩子对迟到的男子的埋怨:“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br>    【名句】<br>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r>    【出处】<br>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r>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br>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r>    ——《诗经·郑风·子衿》<br>    【释义】<br>    青青的是你衣襟,悠悠的是我芳心。纵使我不去看你,难道你就没有消息吗?<br>    【评析】<br>    《子衿》写的是一个女孩子许久没有恋人的消息,心里有些担忧,又有些埋怨。她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这种等待又是漫长煎熬的,一日不见,仿佛时间漫长得就像三个月。《西洲曲》里也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待的情景:“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与诗经中描写的极其相似。<br>    【名句】<br>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br>    【出处】<br>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br>    ——《诗经·召南·摽有梅》<br>    【释义】<br>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的果实剩下七成了,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吉时啊。<br>    【评析】<br>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思春求爱诗之祖,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诗中写的是一个女子以诗歌暗示男子多次,可是等来等去,还是没有等到他的任何回音,只好暗自叹息,感叹自己的容颜如梅般凋落。这也是女孩子首先表达爱意的大胆尝试,具有进步性。<br>    【名句】<br>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br>    【出处】<br>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br>    ——《汉乐府·上邪》<br>    【释义】<br>    山峰没有棱角,天地合二为一的时候,才会和你分开。<br>    【评析】<br>    这是一首感人的情诗,用相当于发誓的话语,表明两个人对爱的忠贞不渝。这首诗被广为熟知,琼瑶的《还珠格格》功不可没。紫薇和尔康多次泪眼婆娑地盟誓,用的就是这一句。当年张学良少帅还把此诗读予赵四小姐,表明对她的爱意,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更是一段佳话。<br>    【名句】<br>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br>    【出处】<br>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平生共城中,何当斗酒会。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xiè)蹀(dié)御沟上,沟水东西流。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两樵相推与,无亲为谁骄?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龁如马噉萁,川上高士嬉。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br>    ——汉·卓文君《白头吟》<br>    【释义】<br>    希望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头发变白依然在一起。<br>    【评析】<br>    这首诗是卓文君流传千古之作。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宠信,在得意之时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弃糟糠而慕少艾。卓文君无法忍受,就作了这样一首诗,而且附了一封《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br>    【名句】<br>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br>    【出处】<br>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br>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dàng)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br>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br>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br>    ——魏·曹植《七哀诗》<br>    【释义】<br>    君似路上的扬尘,我似浑水里的泥土,尘土飞扬,泥土下沉,不能在一起。我们什么时候才可能会和在一起,白首偕老,和谐共处?<br>    【评析】<br>    曹植是一个很谦卑的人,他偏内向,所以在写诗抒情方面尤其腼腆低调。他把他的不得志都抒发在诗歌里,善于用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郁郁寡欢。这首诗看似一首相思诗,实际上是他在抒发自己悲戚的命运,无论诗中男子如扬尘的命运还是女子如泥土的命运,都是卑微低下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植不像曹丕那样意气风发的内在原因。
展开
目录
诗词1<br>诗人峨冠博带,捋须吟唱的画面,大抵是对中国诗歌的最好注脚;然而,追本溯源,最早的诗歌,却产生于劳动人民的歌唱,“劳呻而康吟”之谓也。现存最早的一首诗为《弹诗》:“断竹,续竹,飞土,逐(今肉)”,仅用八字,便生动传神地绘出了从制作弓箭到狩猎的场面,但这只是偶然成书,不能作为奠定一种文学范式的鼻祖。<br>所以,传为孔子编定的《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便具有了无可取代的意义;而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的《离骚》以其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以其中倾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此后,中国的诗歌,便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向前发展。<br>然而,不管是现实还是浪漫,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里的智慧、浓列情感等等,便成了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br>只羡鸳鸯不羡仙——爱情诗3<br>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赠别诗22<br>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悼亡诗59<br>男儿何不带吴钩——述志诗70<br>旧时王谢堂前燕——怀古诗84<br>举杯邀明月——文人情致诗107<br>风物长宜放眼量——写景状物诗120<br><br>文论157<br>比之诗歌,中国的“品评”传统同样可谓源远流长,音乐、人物、文学作品……不一而足,都可以成为品评对象。后世的文学家们一一收罗以进行文学批评与指导文学创作,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于文学批评中,发现古人品评性文字中的闪光智慧,以为己用。<br><br>辞?赋227<br>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的《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起码有两大贡献:第一,奠定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传统,第二,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形式——辞赋。忠心耿耿的屈原眼看着楚国面临行将被强秦吞没的命运,自投汨罗江而死,从而在后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忠魂一缕悲歌一曲。两汉文学家既慕屈原的为人,又迷恋他的作品里神秘而美丽的意象,纷纷效仿其体,从而使赋成为有汉一代最为发达的文学形式。<br>赋大体有两种形式,都已有定体,汉大赋以及抒情小赋。前者多以歌功颂德为主,体例宏大,有时竟至令人不忍卒读,而抒情小赋那清新的立意以及真挚的感情,更加切合我们的心声,所以,本篇所选,多为抒情小赋。<br>香草美人的情节——先秦辞赋229<br>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贯通古今——两汉辞赋237<br>性情渐隐,声色大开——魏晋南北朝辞赋247<br>经典化的时代——唐宋辞赋251<br><br>散文255<br>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曲并称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比之诗歌,它无需煅字炼句;比之小说戏曲在元代以前的卑微地位,散文作为一种雅文学而广泛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因而,古人或政论,或史论,或游记,或书信,或奏疏,或日记,笔触所及大到宇宙,小到蝼蚁,无一不包含着深刻的自省与启人的智慧。<br>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先秦散文257<br>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两汉散文269<br>寄情于山水之间——魏晋散文272<br>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宋散文278<br>正统地位不保——明清散文292<br><br>曲戏301<br>曲戏,包括散曲与戏曲。散曲与词的产生情景十分相似,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都是市民文化的产物。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戏曲包括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科白配以唱词,饰以舞台道具,中国文学终于从案头搬到了场上。<br>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关汉卿303<br>万花丛中马神仙——马致远316<br>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327<br>诗酒乐天真——白朴331<br>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郑光祖337<br>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王实甫341<br>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张养浩347<br>高卧东山一片云——张可久352<br>其他作家名篇356<br><br>对联363<br>中国人对对称艺术的喜欢,是深入骨髓的:园林里亭台楼阁的偶数飞檐;大院左右门口的成对石狮;文学作品中,骈体文章在南朝等朝代中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即使虚构一个用以象征民族精神的动物——龙,也要有一个凤与之相配;送礼拎酒拎一对,刻藏书章需要两枚;阴与阳,天与地……<br>而把这种对称美发挥到极致的,要属对联了。因为对对联在平仄、意象相生相对、虚实相称等等各方面的要求颇高,所以素来成为文人们逞才效伎的首选方式。本书中所选的对联,读来要么令人拍案叫绝,要么令人忍俊不禁,通过十数字的小小载体,我们可以见到中国文人的锦心绣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