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本书从经学、制度、生活三个层面对这则对话所体现的“父子桕隐”观念进行分析。直躬证父的故事在诸子学说中经过数百年的嬗变,到汉代,“父子相隐”思想进入《春秋公羊传》与《白虎通》中,成为帝国政制的大经大法。同时,在制度儒学化过程中,“父子相隐”思想不断用于政治建构,到了唐代,则制度化为刑律中的“同居相为容隐”,并延续至清末。在生活层面,制度化的“父子相隐”影响了传统华夏的社会生活,并塑造了人们的思想方式。总之,本书以“父子榴隐”为例,描述了一个传统观念从生活世界中发生,走向制度化,最后随着制度的变迁而消失的过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