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MS应用中,单晶硅起到了几个最关键的作用。单晶硅是最通用的体加工材料,因为它有良好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以及与掩膜材料的兼容性。在表面微机械加工中,不管器件结构本身是不是硅材料,单晶硅衬底都是最理想的MEMS结构平台。而在硅基集成MEMS器件中,单晶硅又是IC器件中的首要载体材料。
体硅加工技术,是指使用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工艺,结合刻蚀掩膜和材料的自停止腐蚀特性在硅衬底上“雕刻”出微结构。从材料特性的角度来看,两个主要的材料特性造就了体硅加工技术的多样化:①选用各向异性腐蚀剂,比如EDP和KOH,它们主要腐蚀单晶硅材料特定的晶面;②选择不同的掩膜材料和自停止腐蚀材料并结合腐蚀剂,就可以在衬底的特定区域形成保护,不被腐蚀。
刻蚀工艺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刻蚀的方向性(即侧壁形貌)。如果刻蚀在任意方向的刻蚀速率都是相同的,就称为各向同性刻蚀;相反,各向异性刻蚀通常指垂直方向的刻蚀速率要远大于水平方向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衬底上通过各向异性刻蚀形成的侧壁形貌,同样可以通过反应离子深刻蚀、离子束轰击、激光钻孔等方法实现。
各向同性湿法腐蚀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表面缺陷、形成单晶结构、转移单晶或多晶薄膜图形。常见的硅各向同性腐蚀液有:氢氟酸(HF)、硝酸(HNO2)和水或醋酸(cH3COOH)的混合物,通常称硅各向同性腐蚀为HNA方法。
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液对(100)面和(110)面的刻蚀速率要远大于(111)面。例如典型的KOH腐蚀(100)和(111)面的刻蚀速率比大约是400:1。SiO2、si1N4和其他金属[如铬(cr)、铜(cu)等]都是硅各向异性腐蚀的良好掩膜。si3N4因为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常被用作长时间KOH腐蚀时的掩膜。
在自停止腐蚀技术中,重掺杂硼元素(大于7×109/cm3)的硅材料对某些腐蚀剂可以形成有效阻挡,被称为p+掺杂自停止技术。实质上,腐蚀是电荷转移的过程,腐蚀速率依赖于掺杂类型和浓度。由此推断,重掺杂的材料可能会有更高的刻蚀速率,因为它拥有更多的可动载流子。这在各向同性刻蚀剂(如HNA)中是正确的,如在p型或n型掺杂浓度大于1018/cm3时的速率为1~3Um/min,而在掺杂浓度小于1017/cm3时的速率几乎为零。但是,在各向异性腐蚀(如EDP和KOH)中,结果大不相同。重掺杂硼(大于7×1019/cm3)的硅在KOH中的腐蚀速率比未掺杂的硅慢大概5~100倍,在EDP中甚至达到250倍。通过p自停止技术形成的自停止层深度一般都小于101Um,因为硼掺杂是通过扩散实现的。通过高温(1175℃)和长时间(15~20h)扩散,自停止层深度可达到2011Um。在硅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同样可以形成自停止层,但是注入深度可能只有几微米,且需要高能量和大电流粒子加速。虽然通过在自停止层上再外延生长掺硼的硅可以增加厚度,但是外延的成本很高,因此这种方法通常很少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