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1345
  • 作      者:
    高正礼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世界的思想武器,她自身就是批判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产物,自诞生始即遭受种种主义的污蔑和攻击,后一直伴随着同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争论或斗争而日渐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同样伴随着争论走过。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刚传人中国,中国思想界就爆发了马克思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中国有没有劳资阶级对立、中国需不需要阶级斗争等论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党内始终存在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论争。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随着毛泽东思想形成并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逐渐成为全党共识。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在同种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存在着争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争论中形成和发展的。
展开
精彩书摘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马克思生前并没有称自己的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甚至反对使用这一概念。然而,他的学生、战友,以及一些反对马克思学说的人,都在不同场合使用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去世后,有人提议用“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但是恩格斯并没有同意。1886年年初,恩格斯在写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郑重声明,这一学说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①。1914年7月,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②因此,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理论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先进知识分子等继承、丰富和发展的所有科学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理论体系。如今在我国学术界,一般论著所说的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广义的马克思主义还包括越南、古巴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本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方针政策并指导本国革命和建设,又把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如斯大林主义、胡志明思想、卡斯特罗思想等,还应包括当今欧美等国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某些流派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本国具体实际所提出的反映本国、本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些合理思想和理念。
  本研究课题为“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民主革命时期”的时段和“中国”的地域界定,决定了本课题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既不是上述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上述广义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指由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所构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被列宁丰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理论体系。此外,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斯大林若干观点和学说,特别是其关于中国革命的若干论断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还包括斯大林主义中的若干观点和学说。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不仅首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而且对其作了若干阐述,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②
  根据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论述,学术界通常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三方面的界定: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即具体化;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即中国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即民族化。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①。
  一些论著和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在内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在形式上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
  除了“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化”“民族化”外,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有一个“当代化”,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除了同中国实际结合外,还有一个与“时代特征”结合的问题③。类似观点,有学者称之为“时代化”“当下化”。还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包括“新鲜化”。所谓新鲜化,就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实践和新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④。
  上述各种观点,学者们概括为“结合论”。此外,一些学者从“实质论”“过程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有机统一⑤。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和哲学思想相融合的过程。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范畴的解读
1.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论 争
(三)选题研究的概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简况
2.本选题学术研究的概况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创建一个什么样的政党
——中共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1919.5―1923.6)
(一)“主义”之论争与鉴别
1.“问题与主义”之争
2.社会主义之争
3.“主义”之自我鉴别与辩论
(二)若干建党原则之争
1.地方分权制还是中央集权制
2.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
4.党员能否到旧政府做官及当国会议员
(三)中共创立中的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掀起一场什么样的革命
——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1923.6―1927.7)
(一)国共两党关系之争
1.反对国民党老右派的斗争
2.国共合作方式之内争
3.反对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
4.对待国民党右派态度之内争
(二)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之争
1.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2.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中国革命的动力
4.中国革命的规律和发展阶段
5.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四)国民革命中的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
(1927.8~1937.6)
(一)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形势、性质之争
1.中国社会的性质
2.中国革命的形势
3.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二)中国革命道路的论争
1.革命重心在城市还是乡村
2.是否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4.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态度
……

四、争取一个什么样的命运
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六、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论争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